第800章:祖风搞砸了-《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3)页

    《听风者》公映以来获得了不俗口碑,受到多数观众肯定的同时,有部分影迷觉得节奏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快,而且缺少动作戏码。

    祖风表示,电影里面其实更多是“心战”,而且跟原著相比,人物的情感放大了很多,

    “爱情其实和谍战很相似,革命人士绝对不只是一种性格,他们的感情一定占据很大部分。谍战里的勾心斗角和爱情里的猜来猜去是很像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两个合起来了。”

    至于影片是否偏主旋律的问题,导演解释这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设计时还是对主旋律有回避,而且那个时代就应该这样。我们的主角也并非高大全的人物,而是小混混一个,也没有“喊口号”、“表忠心”的台词。”

    钟丽妨对票房的走势很不满意,虽然已经盈利了,但作为业界龙头,如此豪华的阵容,排片也高达26%,在这样的优势下,两周票房还不到两亿,这让钟丽芳对谍战剧在大银幕的前景不再看好;

    孟轻舟在出发前往美国之前,就已经提醒过祖风和钟丽妨,谍战剧的前景是在电视剧,而不是大银幕,让他们不要对票房抱太大的期望;

    事实也果然如此!

    谍战剧的发展历程,要从王扶林导演的《敌营十八年》讲起。这部仅9集的电视剧不仅是谍战剧的伊始,也是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的滥觞。

    与电影一样,电视剧也以“商业性”作为艺术创作的主导,而最能体现其商业价值的便是“收视率”。

    为了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在剧作上绞尽脑汁,除了改编热门ip以外,更多的电视剧希望在剧情内容的戏剧性和猎奇性上突围。

    而谍战题材便是兼具了商业性与思想价值的题材类型,既能在观众面前展现抗日救亡或建国前期中国共产党人热血奋战、不畏艰难、宁愿牺牲自我也要高歌共产主义信仰的民族精神和党性,又能因“谍报工作”的猎奇因素迅速吸引许多年轻观众的目光。

    内部看片会的时候,孟轻舟和宁昊就觉得祖风这次搞砸了,整部电影完全没有谍战片的风格;

    公司在《听风者》的宣传上,多次用《风声》做对比宣传,因此不可避免地被拿来比较,而且其类型标签也被打上了剧情,悬疑;

    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电影中频频出现的柔和光线,华丽的外景,歌剧式的音乐,简单的对白,不紧凑的情节,必然使剧情显得苍白,而这一点恰恰也是犯了谍战片的大忌。

    类型片的架构是任何一位导演都不会轻易更改的,你只能在以往的框架中,加入独有的东西,要么故事紧凑、情节流畅,要么逻辑严密、悬疑丛生,始终要让观众找到g点,否则,再好的演员,也不可能有多么让人信服的表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