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李世明定计-《皇上您该去搬砖了》


    第(2/3)页

    李世明摇头道:“不是。既然于奇正没有打我之心,更不会有伤害经儿的打算。”

    独孤无忌垂首道:“臣愚昧。”

    李世明叹道:“我现在完全相信于奇正那孩子不会忘本,甚至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伤害大仪朝。可是,有这么强大的一个帝国在旁边,对我大仪朝,不,不仅是对我大仪朝,而是对我中原来说,将会是最可怕的敌人。不管是朕还是他于奇正,终究都会衰老,都会死亡。将来有一天,于奇正死了,他儿子会怎样?就算他儿子也不侵犯大仪朝,他儿子的儿子呢?”

    独孤无忌和李青呆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和圣上相比,他们的眼光实在是太短浅了。虽然二人也都是人中龙凤,但他们考虑问题的着眼点是“现在”,以及往后的几十年,最多最多也不过是一百年。但李世明所想的,是千秋万世!

    又是好一阵的沉默之后,李青才开口说道:“臣以为,此事已不是军事层面能解决的,就看能不能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着手。”

    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李世明和独孤无忌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既然对方的堡垒已经坚不可摧,那就只能想办法从内部攻破。简单点说,只要五星市处于分裂状态,大仪朝的危险也就解除了。

    独孤无忌苦着脸不断摇头。之前他没有明说,事实上无论从法治、吏治,还是其他政治方面,五星市现在比大仪朝只优不差。这种情况下,去破坏他们的内部结构,基本上就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

    李世明问道:“看来两位爱卿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了?”

    独孤无忌和李青二人面带羞惭,低下头去。

    李世明说道:“那好吧,令熊超将安西军主力悉数退守伊州。”

    李青大惊:“那高昌怎么办?”

    李世明看了他一眼,对着地图努了努嘴。李青走到地图边,看了好一阵之后点点头:“圣上英明。”

    独孤无忌大为诧异,本朝在安西目前就是高昌到伊州一线,高昌对本朝极其重要。

    高昌气候温暖,宜蚕,谷麦再熟。著名土产有赤盐、白盐、冻酒、刺蜜、白面、叠布及丝织品等多种。尤其是葡萄,更是天下第一。自从当年英国公取高昌后,朝廷就极为重视。

    从军事上来讲,本朝征讨西域,作为桥头堡的高昌,是最佳的集结大军的地方。安西军主力就是驻扎在高昌和伊州两处,现在退守伊州,高昌兵力空虚,就算于奇正不来抢,大蛮王也绝对不会放过。

    独孤无忌也凑到地图边看了好一阵,才终于明白了李世明的意思。高昌至伊州,再到敦煌,是一条狭长的地带。就像是大仪朝的一条手臂伸进西域。

    现在这条狭长地带的南边,都是于奇正的势力范围;北边,则是蛮族的势力范围。五星市和蛮族区直接接壤的部分,仅有鲁齐齐区域的一个突出的小尖尖。如果于奇正要北上,就只能从鲁齐齐出兵。同样,如果大蛮王要攻打于奇正,也只能打下鲁齐齐之后再向南攻击。

    现在安西军全部退到伊州,以于奇正不会侵略大仪朝的理念,大蛮王肯定会拿下高昌。这么一来,大蛮王和五星市的接触面积就大了。这样一来,三方势力的接壤线就都差不多。

    对大仪朝来说,就是把拳头收紧。如果不收紧这个拳头,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大蛮王南下,要么硬攻鲁齐齐,要么取高昌直袭五星市区。

    且不谈大蛮王和于奇正有一年和议,于奇正的北星军集结在鲁齐齐,大蛮王也不敢随意硬攻。也就是说,大蛮王更有可能找大仪朝“借道”高昌。

    从情理和面子上来讲,大仪朝这么借道让大蛮王去打于奇正,怎么也说不过去。也就是说,安西军必须与大蛮王死战。不管战争的输赢如何,安西军都会受到损失,而于奇正方面则没有任何损伤。对大仪朝来说,这是最为不利的局面。从军事角度来说,现在对大仪朝来说威胁最大的不是蛮族,而是五星市。

    退一万步说,即便大仪朝借道给大蛮王,会遇到什么局面呢?一旦大蛮王打下五星市,高昌西边面临鲁齐齐不说,南北两面都会受到大蛮王的夹击。

    从全局战略来说,大蛮王和于奇正拼个你死我活,对大仪朝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即便将来于奇正势大,也可以考虑和大蛮王联合起来对付五星市。同样,若是蛮族全力攻打大仪朝,也可以考虑让于奇正出兵,直取蛮族军队后方。

    对将来而言,大仪朝只需要牢牢地抓住伊州,随时都可以呈现出进攻的态势。

    君臣三人又计议了一番,最终把这个方案确定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