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千亿产业集群-《开挂的创业日常》


    第(1/3)页

    这天上午,林睿得到消息,中芯国际定向增发,增资扩股四十亿美元的事情,正式通过了纽交所批准。

    从二月份董事会通过决议,一两个月的功夫便通过了审核。不得不说,相比大a股,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当然,准备充足也是主要原因,不但各大股东都达成了一致,增资扩股需要的四十亿美金,也早就筹集完成。

    这也是通过审核这么迅速的原因之一。

    这次,增资扩股的四十亿美金,单单星空科技集团就独占了三十亿。

    当然,星控科技集团外汇账户上虽然有这么多资金,自然不可能全额出资,还是按老规矩。

    星空科技集团拿出十亿美元,剩下的二十亿美元走银行贷款。

    这么一番操作之后,加上前些天拨出十亿美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星空科技集团外汇账户余额只剩下二十五亿美元。

    不过,人民币账户资金仍然充足。

    消息公布,又是引起一番热度。

    这件事在国内早就人尽皆知,热度过后,再次沉寂下来。

    但明面上沉寂下来,私下里却不一样。

    随着四十亿美元的资金到账,已经彻底理顺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和梁孟松,看着公司账户上高达六十亿美元的现金,雄心壮志被彻底激发出来。

    特别是张汝京,本就是性情中人,做事比较激进,梁孟松也是有大志向的人。两位芯片制造行业的世界级大牛,相互一合计,顿时心心相惜,达成了一致。

    向林睿提出了高达百亿美元的28nm晶圆厂建厂计划。

    至于年前那笔二十多亿美元的建厂计划,则被他们终止了。

    按照两人的说法,现在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已经推进到14nm,再建造56nm纳米工艺的晶圆厂,从事中低端芯片的代工业务,不但对不起中芯国际国内芯片代工龙头的地位,也是对资金极大的浪费。

    只是,想要直接进军14nm工艺,中芯国际不但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最先进的光刻机,也很难买到。

    退而求其次,直接上马目前世界主流的二十八纳米芯片制造技术,则不失为一个极好的选择。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14nm芯片的制造技术,是最尖端、最核心的,由于代工价格昂贵,市场规模并不大。

    二十八纳米工艺,仍然称得上芯片领域的先进制造工艺,未来几年内,仍是主流。

    中芯国际舍弃五十六纳米工艺,直接推进到二十八纳米工艺,是目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不过,面对一次性过百亿美元的投资,林睿也不免有些吃惊。建一个晶圆厂而已,即便是28纳米工艺的,过百亿美元的投资也有些夸张了吧!

    中芯国际成立十几年来,所有的投资额加在一块也不到百亿美元。

    不过,张汝京和梁孟松两人自有他们的道理。

    以前,中芯国际建厂比较分散,总共不到十个晶圆厂,竟然分布在魔都、帝都、天津、蓉城…四五座城市。

    本来各自的规模就不大了,在分散各地,天各一方,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不说,产业链也被拆分的七七八八,无法形成合力。

    这也是中芯国际成立这么多年来,比较大的缺点之一。

    张汝京重新掌舵中芯国际后,自然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打算把投资集中一地,集中各种资源与资金,打造一个完整的芯片生产制造产业链。

    这百亿美元看似不少,但想要打造一个超大规模的二十八纳米晶圆厂,并形成产业链,其实并不夸张。

    经过两人的一番诉说,林睿也慢慢认可了他们的计划,由吃惊渐渐转变为支持。

    中芯国际既然交给两人掌舵,自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挥空间。

    张汝京两人得到林睿的肯定后,心里颇为高兴,虽然他们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ceo,但面对这种集全公司之力,超百亿美元的天额投资,也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

    如今获得林睿这位控股股东的肯定,事情便成了八成,哪能不高兴!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