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地狱难度-《重生90之白手起家》


    第(1/3)页

    向鼎说道:“光刻机应该是最难的,但另外还有气相外延炉、氧化炉、圆晶划片机、磁控溅射台、化学机械抛光机、离子注入机、等离子刻蚀科技、引线键缝合机、反应离子蚀刻系统、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系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系统、晶圆减薄机、探针测试台等等。”

    “其中,光刻机我们一度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只要再坚持五年左右,我们是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水平和米国、倭国一较高下的。”

    “当时我们比米国起步稍微晚一些,和倭国是差不多时间研发的,比棒子国、宝岛那边还要早十年左右。”

    张谦修惊讶了,问道:“我们做过芯片?”

    田书源叹息说道:“做过!就是我们学校做的,我当年还是其中的成员之一,负责其中一小部分任务的研究。”

    “1965年,科学院研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那时候还是几十微米,难度不大。”

    “1980年,我们大学研究出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精度是3微米。”

    “当时,世界上主流工艺都是3微米和1.5微米的,但芯片不仅仅是工艺一个瓶颈,还有其他方面的技术。”

    “1979年,因特尔发布了第一台个人电脑的CPU,型号是8088,当时我们工艺上,距离它其实是非常接近的,但我们没有一个成熟、完整的生产体系。”

    “晶圆我们就没有办法生产,而且芯片有很多种的,并不是单单只有一种,有给个人用的,给服务器用的,给飞机用的,给机械用的等等。”

    “用在不同的领域,内部结构就不一样,还要有相应的软件来配套发展。”

    “我们七十年代,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厂、八十年代有三十多条生产线,我们这些集成电路厂都是各自为战,各自做各自的,虽然都是做集成电路的,但做的方向都不太一样。”

    “晶圆生产线,我们因为不能独立研发制造,早在1973年就开始引进当时世界上先进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

    “这时候,我们比宝岛提前了两年,比棒子国提前了四年。”

    “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原本计划引进七条生产线,最后一直拖延到1980年才引进来,还只有三条。”

    “七年的时间啊!张先生,你知道摩尔定律吗?”

    张谦修点头:“知道,就是说,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每隔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

    田书源苦笑着点头:“对,这个定律其实我们一直不太相信,而且这应该也不能说是定律,大概就是一种规律,到了一定的时候,肯定会失效的。”

    “但是他说出这一句话,到现在为止,大概是正确的。整整七年的时间,翻了4.6倍,我们原本引进的先进晶圆工艺,也已经全面落后。”

    “1980到今年,一共十年的时间,倭国发展迅速,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方面,要超越米国,其实,已经超越了。”

    “米国全力发展,这导致这两个国家在半导体行业,成长时间太快,而我们没有成熟的产业,投入产出比严重不符。”

    “加上集成电路这个领域,技术更新特别快,必须要一直投入研发,要不然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要落后。”

    “我们这方面的产品又一直没有形成有力的竞争,所以卖不出什么利润。”

    “而在七八十年代,倭国官方集中了半导体领域所有大企业,集中研发,成果共享,那些不赚钱的基础领域,官方来出钱研发,实用到具体产品上的领域,下面的公司来研发。”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有百分之五十的半导体产品都是倭国生产。”

    “米国最厉害的是仙童公司,他们想要找倭国产品的漏洞,惊讶的发现,倭国的产品已经完全超越他们,而且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他们。”

    “至于后面引发的各种纷争就属于金融方面的,我们不说了。”

    张谦修问道:“田教授,那我们现在如果要继续追赶他们,做到全面国产化,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田书源看了张谦修一眼,说道:“七八十年代,我们能紧跟他们的脚步,但到现在,我们已经被他甩在后头了。”

    “要追赶上他们的技术,五到十年是一定要的。”

    “就算七八十年代,我们也只是在生产工艺方面能紧跟他们的脚步,很多技术还是没有办法突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