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局势的变化-《罗马尼亚雄鹰》
第(2/3)页
面对土耳其爆发的剧烈反抗,英法等国唆使希腊对其发动了战争。而作为其国王的康斯坦丁,原本因为反对希腊加入协约国被流放,不过在儿子亚历山大一世过世后拿回了王位(被猴子咬伤引发感染三天后过世),在得到支持的英法支持后立刻调集军队向安卡拉发向发动攻势。
希腊军队一度将战线推进到萨卡里亚河一线,距离安卡拉不到30公里。不过作为其领导人的凯末尔在危急时刻,亲自上前线指挥(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也上前线当总指挥)。
在土耳其军队的反击中,希腊军队败了。25万人在这场战争中遭遇到伤亡,这对于希腊来说这可谓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惨败。
同时这场战败也让康斯坦丁丢掉了王位,而前首相古纳里斯等6人被判处死刑。
在希腊战败后,英法等国眼见不能武力逼迫土耳其人接受色佛尔条约,只能进行重新谈判。
在瑞士洛桑,两方进行了重新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商谈之后,谈判的成果最终得到各国的认同(主要是土耳其)。
条约共143条,主要内容有:
1宣布协约国与土耳其之间自条约生效之日起正式恢复和平。
2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认土耳其从黑海到爱琴海、地中海至波斯(今伊朗)之间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耳其所有;石油产地摩苏尔的归属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26年《英土协定》将摩苏尔地区划给英国代管的伊拉克)。
3土耳其放弃被英、法、意等国瓜分的前属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求,并承认英国对塞浦路斯、意大利对佐泽卡尼索斯(今南斯波拉泽斯)群岛的兼并。
4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双方相互放弃赔偿要求;土耳其偿还前奥斯曼帝国的部分外债;缔约各方宣布取消在土的一切治外法权和财政、关税监督权,土耳其实行海关自主。
5海峡地区实行非军事化,缔约各国声明同意在海峡地区海上和空中通过及航行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带不得设防和派驻武装力量,由国际委员会(又称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