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当然,身为文臣的一员,他们不可能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毕竟,江山重于天子,是文臣的基本盘。 但是他们显然也不会像于谦这样的部院大臣一样激进。 所以陈循的观点,事实上代表了大多数侍从之臣,以及一部分官位不高的大臣的想法。 不必像勋戚那样一味退让,但是也不能像于谦一样,全然拒绝。 边镇国土固然重要,连商量都不可能,但是若仅是金珠财帛之物,为了救回天子,给便给了。 甚至于,只要能够救回天子,再过分些的条件,也未必便不能答应。 对于朱祁钰来说,要将朝局上下拧成一股绳,首要要解决的,就是这些侍从之臣。 对于勋戚,一来他们本就理亏,二来他们的利益和朱祁钰相悖,借文臣之手打压便是。 反正勋戚的根本是爵位,除了天子之外,没有人能够伤及他们的根本。 在这个当口,文臣的大棒,足够让他们乖乖听话,不敢闹出什么乱子。 但是相对而言,这些侍从之臣就麻烦一些。 他们本身就是文臣的一员,而且皆是进士出身的清流之臣,同年,师生,前后辈,各种关系盘根错节。 不可能动用强硬的手段。 除此之外,这帮人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在士林中有强大的影响力,稍不注意,就会闹得人心动荡。 朝廷要固守京师,舆论方面必须要关注。 大明朝读书人的地位很高。 大多数的百姓,对于这种大事的看法,都会受到周围读书人的影响。 这些底层的士子,恰恰是翰林院能够影响到的。 换而言之,通过在士林当中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翰林院能够影响民情民心。 要稳定京师,他们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今天,朱祁钰必须彻底的打消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将整个朝局都拧成一股绳。 这也是他所有计划当中的第一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