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心情大好-《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第(2/3)页

    沈林无所谓,他这趟来戛纳,除了宣传电影之外,更多的就是为了刷刷逼格。

    在戛纳这十多天里,国内出现了很多有关他的通稿,比如《沈林出征戛纳》、《“香火”烧进戛纳,沈林首部主演电影即入围》、《沈林戛纳感想:没什么特别的》等等。

    也有宁昊的一些通稿,大写的《《香火》导演宁昊:拍电影就是混口饭,用不着那么崇高》

    体制内的导演当然不同意这种论调,但是网上很多人却很赞成…

    难得碰到一个不装逼的导演。

    按照后世的话,这段采访帮助宁昊圈粉无数!

    回到戛纳,沈林一伙人看完《2046》,然后有点懵逼的回了酒店…

    没看懂…

    最后沈林总结:“老王的电影都那样,好听点叫艺术性强烈,不好点就叫不知所云!”

    回到酒店,沈林掏出一张银行卡,递给邢爱那:“给,这里有300万,回国之后,你跟我一起去《仙剑》剧组!”

    “…你真赚钱了?怎么赚的?”

    “那你就别管了!”

    还能怎么赚,当然是正规渠道赢来的!

    这个话题不好继续,大林子赶紧岔开:“明天《香火》首映,咱要不要邀请张艺某?”

    “他有空吗?”

    咳咳,《十面埋伏》剧组也来戛纳了。

    “邀请一下呗,他来不来是他的事,要不要请是我们的事,出门在外,礼仪要有!”

    “也行…”

    ……

    《香火》电影特简单,就是和尚修庙的故事。

    从故事取材来看,很像《小武》,镜头效果又很像候晓贤,空镜头很多!

    《香火》的故事根源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和尚信仰崩塌的一个过程…

    这一时期的题材对于中国导演来说,是非常好的创作源泉,阿谋有《秋菊打官司》,贾章柯…老贾一直以来的作品都是关于这个…

    所以,很多人说,外国人通过这些优秀影片认识到的是,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式国家!

    很对,电影的宣传、传播力量很强大!

    这类影片确实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没啥贡献…

    没办法,按照西方电影节的评价标准,卖惨是获奖电影的共同属性,而它们还有另一个共同属性是深刻。

    某种意义上也算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