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待把饭蒸上,又从梁上取下肉糜,切成小块,放些油盐酱醋搁锅里炒了,话说这炒菜也是梦中学得,此时多用蒸煮熬,煎炒炸还无人用过。 季禺今番也算开了先河,与炒菜相比,只觉之前的蒸菜如同嚼蜡一般。 食过午饭,时候已至晌午,季禺思付:少君在昌邑,距此山路有数十里,树已寻得,还是赶早进城通报一番,虽只有一根,却也对得住他的赏钱了。 当下打点行装,打水擦脸洗手,弄个干净,把头发挽了个髻用竹签插上, 取了件儿左襟长于右襟的绸服,这个却是当年束发之年嫂嫂送的,一直没舍得穿,此番进城,却要穿着。 只因自五帝定伦,有夏开朝以来,征伐四夷,自有夏夷之别。 东夷,西戎,北狄皆为披发断发,衣为左衽, 而诸夏不论王公,国野百姓,皆束发右衽,把居于城邑的称为国人,而季禺这般居于乡里的称野民。 平时乡里就罢了,即要入城邑当束发右衽,以示夏人,不然在城里会被甲士当蛮夷给捕了做奴隶。 收拾完备,遂自榻下取了八贯钱,把那一缎锦绸也包了,即出了折溪,向北朝昌邑而去。 此番未但柴,步履轻疾,不足一个时辰即过了枯云涧,过了枯云涧,又有两条道,一条旱路走十八里到昌邑,一条水路走济水二十八里到昌邑青水渡。 季禺如今不差钱儿,自是阔绰的走水路,顺道打算看看兄嫂去,即到枯云涧渡口寻船。 正值春分,济水两岸草木青青,水面碧波荡漾,午时,太阳虽烈,却也有几艘小蓬船靠在岸边儿。 季禺见岸边林下又个茶棚,围坐了几个戴着斗笠的,遂几步走进道“几位可是梢公么?劳烦渡我一渡” 几个戴斗笠着粗布的见季禺一身锦衣不敢怠慢,当中一人忙起身道“不才正是这济水摆渡的,先生是往昌邑去么” 季禺见这人面色黝黑似碳,一脸络腮须若豪强,国字脸貌忠厚,倒不像俗类“正是要去昌邑,要多少钱,几时能走?” 这汉子笑道“正值春汛,河泛水涨,乘船的人少,须等人齐了走先生若不急,明日一早八个钱” “若是有事,现在走也成,只是空船到清水得四十钱,” 季禺如今腰缠八千大钱,只觉这点儿如牛毛般的,也不还价即道“船我包下,现在就走” 那黑汉一看,这锦衣先生果是个阔绰的,忙道“好好好,请先生随我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