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可怜的叫价-《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2/3)页
大堤建成后,东御潮卤,西蓄淡水,当年便产生了效果,外出逃荒的三千余户流民陆续回归,渔盐各业重又复苏,此后多年再未出现潮灾的记载,百姓誉之为“捍海堰”。
范公堤的作用,为历代廉正官吏所推崇,纷纷作为任期内的一项保民安邦之举而加以修缮,使得范公堤得以维护和扩充,逐渐向南北延长,到南宋时,这道海堤便已北抵阜宁,南达吕四,全长将近三百公里。
后人怀念范仲淹的功绩,便把这一整段的沿海大堤统称为“范公堤”,明嘉靖七年,海安还在西寺为其修建了范文正公祠,成为千古佳话。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后世的范公堤虽已失却其捍海之能,但仍随着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起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
林啸率领着数千人的队伍,一路走走停停,不断在沿途各盐场收购食盐,装车南运。
或因身处“后方”的关系——漕督陈锦做梦都没想到,明军会直接从黄河突然“进犯”,此时虽然清军已全线崩溃,但因信息不畅,淮安府境内的大小盐场,却还在照常生产。
是以,一路上各大盐场货源还算充足,他们的收购行动出乎预料的顺利,走到第四天,当他们抵达盐城的时候,必须停下脚步卸车了。
因为,他们至此已经收购到了大约五千石食盐,合三百吨,五千多人的队伍已经不堪重负,不但大小车辆全都满载,就连每个挑夫都已负重上百斤,再也无力承担更多了。
不过,收了这么多的盐,林啸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对于此行花掉的银子,林啸十分十分的“蛋疼”——不是花得太多,而是实在太少了。
虽然事先也做了点功课,有了些心理准备,但盐民们开出的收购价,却依然低廉得突破了他的心理底线。
每一引白花花的食盐,大概合三百斤,却只需要出价白银七钱——不到半两的价钱。
这是一个可怜到了极致的叫价,林啸默算了一下,五千石食盐总共只开销了1000两银子——这还是他临时决定,将收购价提高到八钱的情况。
虽然他知道,不含赋税的裸价必定不高,但他仍为这个时代官府和奸商的下作恨得牙痒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