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罢,刘琦看向黄叙。 但看着他一脸呆滞的表情,刘琦随即反应过来。 “哦,对不起,你应该是不懂。” 黄叙的脸色变黑了。 刘琦转过头去,不再跟黄叙探讨这件事了,他不想让黄叙觉得他是在炫耀。 可怜黄叙长得挺俊,有这一身好皮囊,整日跟弓箭和朴刀还有军汉为伍,活到现在居然还是个雏,这上半辈子真是白活了。 …… 回到襄阳之后不久,幽州那边的使者就赶了回来。 果不出刘表和刘琦父子所料,忠诚于汉室的大司马刘虞,答应了参加宗亲之盟。 在所有的刘姓宗亲中,刘虞是最忠心于汉室的,也是实力最为强横的。 他在光和年间,就曾经担任过幽州刺史,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中的威望甚高,在中平年间又再度受任于幽州,凭借破举、纯之功,而名扬天下。 刘虞现在幽州可聚卒十万,实力强横,远远凌驾于刘表和刘焉。 但即使他有如此实力,却也不参加关东的牧守联盟,实是因为他看出袁氏包藏祸心。 但这不代表他对天子就不忧心,相反的,刘虞可以说是宗亲中最为忠诚的存在了。 也因此,当刘表的使者向他透露了护君意图后,刘虞当即表示赞同。 从襄阳往蓟城,来回往返四千里,使者日夜赶路,整整耗时五十日,于途中购置并累死七匹良驹,方才将消息带回来。 刘表得到了刘虞的回复之后,老怀大慰。 他感慨而言:“刘伯安不愧为汉室栋梁,吾不如也。” 刘琦道:“大司马确是一心报国,但父亲也同样是一心在为汉室出力,无需妄自菲薄。” 刘表摇了摇头,道:“不然,这护君之盟,咱父子于当中作何心思,你心知肚明,你我对陛下之忠,如何又能与刘伯安相比?” 刘琦笑了笑,不反驳了。 眼下这个节骨眼,就任凭刘表去伤感吧。 少时,刘表回过了神,又道:“如此,便是等刘君郎那边的消息了,唉,此人狡诈,也不知能否响应于某。” 对于刘焉是否会出兵,说实话刘琦也没什么信心。 但不论刘焉出不出兵,既然刘虞已经同意了,那以荆州之力,一南一北与刘虞两相呼应,倒也不一定非要刘焉来。 当然,他能来是最好,他若不来…… 那就不来吧,能怎么办? 少了他刘屠夫,就得吃连毛猪? “父亲,眼下刘虞在幽州整备兵马,咱们现下也应整备兵将,且不管事情能不能成,当写一封护君表文,布告天下!” 刘表点了点头,道:“不错,明正言顺必须要得,眼下有义阳人韩嵩,博学多闻,言辞颇藻,便让他写表文一赋,再抄写发往各州,且看那些关东牧守和董卓,有何反应?” 刘琦道:“理当如此,另外待表文一出,父亲还应当立刻置书信于兖州刺史刘岱和陈王刘宠,苛责他们响应关东牧守,置陛下于险境,再试着将他们二人从袁绍那边拉过来,给关东牧守足够的震慑,如此或可振我刘氏声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