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丨白龙鱼服-《兴汉室》
第(2/3)页
平民百姓吃东西不讲究规矩,或是箕坐、或是盘腿,更有甚者还端着陶碗蹲坐在门槛上,一边吃一边好奇的打量这群新面孔。
这群从未见过的新面孔中,有面色温和、噙着微笑的老人,也有板着脸、面带不屑的中年人。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少年最为打眼,他穿着长袖深衣,肤色白皙,一双黑亮的眼睛滴溜溜的转着,新奇的观察着四周。
这少年隐隐被人护在中间,外头还围着十来个持短兵的护卫,相比于中间少年轻松的神色,这伙护卫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警惕着里内所有的风吹草动。
不同于城中青石板铺砌的大道,里内的路都是由黄土夯成的,昨天晚上刚下完雨,不少低洼的地方都积了水。路面高低不平,泥水混着秽物,散发着阵阵恶臭。
在这条泥泞的路上走了没多久,众人的布履与那些泥水只隔着一层鞋底,间或还有泥水溅到衣摆上,看到这里,板着脸的中年人只感觉一阵恶心。
“公子。”他忍不住对那少年说道:“这里污秽满地,黔首又不识礼数,实在不是个值得来的去处。您若是想看长安风物,大可去宣平里或是北阙甲第,何必要到这里来?”
“你不懂。”那少年开口了:“勋贵大族人家的宅第有什么好看的,他们家有的,我家难道没有吗?我要看的是这些贫苦百姓的生活,看他们平日里是怎么劳作、怎么糊口的。稼穑是否艰难,余粮能否够用?肉食者鄙,那些人看不到也不屑于去看这些东西,单凭一张利嘴就说苍生如何如何,我若不亲眼看看,又怎知他们所言真假虚实?”
中年人正是赵温,少年则是微行出宫的皇帝,他实在耐不住宫中枯索的日子,趁着停雨后天气凉爽,借口体察民情把赵温几个人连哄带骗的弄了出来。
皇帝原以为长安城里该是饿殍遍地,三辅民不聊生。没想到这一路过来,皇帝看到长安城里的百姓虽然日子过得苦,但起码能保持最低生活水平,只要好生治理,不消多久就能振兴关中,恢复长安曾经作为帝都的荣耀。
随行的杨琦此时附和道:“公子说的是,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只有亲近百姓,才能算是真正了解民间疾苦。当年孝宣皇帝养于掖庭,也常常出宫游历三辅,得以知晓百姓不易,后来登基,凭借往日民间所历,辨别奸邪,探查吏治,终成中兴之业。如今公子效仿宣帝故事,正是仁主之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