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聪明人的游戏-《重生光影年代》
第(2/3)页
《阿飞正传》开拍前梁朝伟约了王导说戏,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哥哥听说后不甘落后也立刻约了谈戏,面谈四个小时。
华仔一看两位都见了,也一定要单独约见导演,谈六小时。
幸好张学友没约,那不得八小时?
后来三位凑在一起聊天,发现虽然王导和他们都讲了一遍故事,但每人听到的版本不一样。
即便导演再跟同一个人讲一遍,又会和上次讲的不太一样。
至于实际拍摄起来,都是到了现场才知道当天的台词。
如果王导最后彻底失败了,无疑就是个骗子大忽悠。
《阿飞正传》改着改着就面目全非了,已经不是当初承诺的商业片,完全变成王墨镜风格的文艺片。
按照苏长青理解,王导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否则根本剪不出成片,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他这么拍肯定是故意的。
王导当时没有名气没有获奖记录,也知道自己想拍的东西很难赚钱,拉投资不容易,于是就云山雾罩地折腾,不让任何人明白他在干什么,只要能拍摄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就行。
最后的剪辑他也是不允许别人插手的,一个人关起门来剪,最终剪出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影片。
后来林青霞回忆拍摄《重庆森林》:当时整部戏导演就让我在重庆大厦里走过来再走过去,也不告诉我剧本,所以我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演的是一个女明星,直到开枪那场戏,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女杀手!
至于拍摄《东邪西毒》,梁朝伟本来演的是东邪,剪出来后一看,导演把他剪成了盲武士。
邓光荣投资《阿飞正传》的四千万最终只收回零头,急火攻心住院打点滴续命,而后公司倒闭。
《东邪西毒》投资更大,收回的钱更少。
不过王导凭这些片子声名大震,拿了几次香港金像台湾金马。
一部获奖影片对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公司还有意义吗?
肯定没意义,但对王导有意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