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宫变-《荣宁》


    第(3/3)页

    当然,这是最坏的想法。

    那佃户表示,之所以想大家伙都进去,是那个修改成学堂的围墙够高啊!!

    所以,佃户的思路是,会泥瓦工的,今天继续砌围墙,猎户们继续搞陷阱。

    反正都是昨天干惯,干熟的活。

    至于女子组分三组。

    一组是帮着猎户们布置陷阱。

    平时在家里干惯家务活的,则把能吃的,能用的,还有孩子老人,全带到学堂去。

    孩子们就先去地窑吧,反正地窑也是冬暖夏凉,铺些稻草,铺盖的,就直接可以休息。

    倘若还有空的地儿,则给孩子们放粮食和水。

    至于老人,则全部挤进之前的员工宿舍和学生宿舍。

    困难时期,大家挤挤。

    还有一组则给大家伙准备吃食。

    谢若宁自然是表示认可。

    她还表示,倘若可以,大家伙先备好些粮食。

    家里能吃的,生食也好,熟的更加好,全部搬过去。

    倘若有愿意冒险一下的佃户,则可以去再远一些的地方,收购一些粮食回来。

    至少在她看来,夺嫡这事儿,应该没这么快完结吧?

    粮食这种东西,自然是准备得越充足越好。

    虽然她自己庄子上还备了好些番薯和土豆的。

    可是这么多人消耗起来,说真,每天的量也不少。

    而且据她前世的记忆,好像有几位皇子是挟持着病重的皇帝在皇宫。

    有一位则是控制着京城的一切武装部队。

    还有三位则是去了西山大营搬救兵来“勤王”。

    至于三方是怎么博弈的,谁先输谁先赢,又或者他们之间又干了些什么,她是真不清楚。

    后来三方都筋疲力尽的时候,皇太孙才和纪一帆出现的。

    在前世的时候,据说皇太孙和纪一帆一直是在北疆的。

    所以得到消息,再带着大军赶来就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这一世,她不知道皇太孙会多长时间才进京。

    毕竟,他和纪一帆都一直住在京城的谢府。

    虽说她离京前确实有几天不曾看见过他了。

    可是,据谢若慎所说,她们出游的前一天,他还和纪一帆打过招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