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悲-《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3)页

    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切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励;

    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蒋百里怀着悲痛的心情逐字记下他的话,在记录到第四条时,禁不住再一次泪留满面。再要听蔡锷说些什么时,身边的护士轻轻说:“蔡将军已经去世了!”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月8日,张汉卿穿越以来第一个好朋友蔡锷将军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噩耗传来,举国震惊。无论是敌是友,都纷纷表达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人杰的怀念。他的遗体由日本运回国,将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之丧,全国唁祭,其祭辞和挽联均有可传者。半知半友在南方的孙逸仙来唁电:“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他的恩师梁启超大恸:“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康有为亲笔手书:“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蔡锷是张汉卿穿越以来第一位挚友,是他引领张汉卿走上民国初年的舞台,并从此风声鹤起。虽然在战火连天的南方指挥以少击多,蔡锷不忘这位东北小友,常和张汉卿通电畅谈时局,对张汉卿的每一点进步都很欣慰。对张汉卿进入讲武堂、组建卫队旅、剿匪一战成名乃至建党,他都了如指掌并给予及时的赞誉和支持。他的遥相发声,确实让张汉卿在人望上更进一层,至少在对卫队旅的控制和人民党声势的扩大上,让他有相当的把握。

    几个月前,在云南的蔡锷还在张汉卿结婚时发了一个让人啼笑不尽的喜联,然而风云突变,这样一位天才般的人物、良师兼益友,在他的英年,如流星般早逝,给中国留下长久的痛和惋惜,也给张汉卿以警醒: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来的,总该来,例如疾病和死亡,还有可能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战争和屈辱。

    斯人已逝,继承他的遗志及完成他的心愿才是最好的怀念。纵观当今的中国,皖系做不到、直系做不到、南方的国民党也做不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是张汉卿的哀恸。

    鉴于蔡锷将军在他人生中第一段道路上给予的不吝帮助,张汉卿决定尽己所能给其后事一个哀荣,无论是作为良师益友的怀念,还是作为人民党主席对这位建党发起人的致敬。他坚定地要求父亲向中|央提出国葬。

    虽然与蔡锷没有交集,但冲着人家对自己长子的无私力挺,张作霖也决定大义一把。就在噩耗传来的第二天,他即通电中|央:“蔡公松坡,以义立人,以勇殉志,舍生负气,异口同悲。溯自辛亥以来,此公义旗首起,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且积年为国宣劳,家无积资,尤堪恸惜。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并于京师及立功省份特建专祠铸像,遗族从优议恤,益彰国家崇德报功、矜式来兹之至意。”

    张作霖的锦上添花换来了回应,上至黎总统、段总理,下至各省督军各党派各势力集团都纷纷赞同。为了给国葬大开方便之门,中华民国国会还迅速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国葬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