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变天了?(三)-《革清》
第(2/3)页
“对不对,是看咋定咧。你觉得不对,是你觉得咱们说啥,人家都得听。说个不好听的,咱凭啥啊?人家是没交粮,还是没交钱。人家钱和粮都交了,咱凭啥说人家不对?”
如此讨论气到了不少人,有人已经喊道:“姐!你咋替人家说话啊!”
“老弟,这不是替人家说话。咱现在是官府啦!咱们自己得能撑住事啊。”
此言一出,众人脑子有些乱。最后钱清不得不暂停会议,给大家讲述了官府是咋回事。
虽然不知道大伙到底明白了多少,至少听完之后,大伙想起来了一件事。以前大伙从来不以官府自居,所以骂起官府来,都是官府里头的人都是王八蛋。
这次至少大家不得不承认,自己原来就是官府。如果自己也和以前的官府一样,以前怎么骂官府,现在别人就怎么骂大家了。
有些人不想再提这事,就问起打仗是不是很急。和这些官府的事情相比,打仗反倒是轻松得很。至少谁是敌人,根本不用去多想。战场上,自己人之外的都是敌人。就这么简单。
钱清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这次秋收之后,很多士绅完全明白大汉政府和满清官府不一样,根本不站到士绅那边。
一些士绅弄明白之后,不愿意每年都受这个罪,爽快的起来造反。但是士绅们实在是太高看他们的力量了……
说到这里,钱清突然想起件事,“俺给恁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里唱,不许杀俘虏,不许侮辱俘虏。原来俺也觉得杀喽怪痛快,这次还**得不能杀。要是都杀喽,咱还真不知道是谁造反。这次俘虏了这么多人,一问,马上就问清楚了。以后真的听先生说,不让杀俘虏,真有好处。”
会议本来想着开一下午,但是最后变成了个三天的学习会议。青州知府钱清对大伙进行了大量讨论,并且把大家弄不清楚的事情做了个报告,送到了临淄。
霍崇一看报告,大喜。以至于临淄地方上的同志都有点生气了,“都督,咋造反还成了好事么?你看你高兴咧。”
“造反当然不是好事。我高兴,是大家开始自己想怎么办了。咱看看这个,钱清说了,大家就没想明白,咱们已经是官府了。咱们以前骂,现在就得想想,咱们是不是和以前的官府干的一样。这个东西搞明白,还真的能让咱们不当坏人。那就不一样啦!”
看霍崇激动起来,不少人甚至觉得自己捅了马蜂窝。霍崇这么激动,肯定又是一轮大学习,大家又得受罪。
但是霍崇并不在意,有的放矢总比空对空的说有用的多。
不过当务之急就是征兵,霍崇对于少量和地主有关的年轻人报名参军一事下了命令,“不给人出路的政策不是好官府该做的政策,既然那些人报名,只要他们不是参加了造反的士绅家里的人,咱们要了!百姓们又不傻,他们其实知道士绅为啥造反。咱们把事情做绝,百姓心里也知道。”
高奇本以为自己想当兵的事没戏了。却没想到在征兵宣传之后,他接到了通知,将参加体能测试以及身体检查。如果高奇身体没毛病,就会被征召入伍。
这下高奇反倒有些怕了。他的确很羡慕那些大汉军队的军人,这些人穿的好看,带着武器,百姓看到他们都客客气气。威风得很。
但是自己是要离开家,到人家手下当兵。光是离开家这件事,就让高奇觉得十分恐慌不安。
到了体检那天,村里来了穿军装的人。村里面最终有六个人报了名,高奇之外的五个人都是本地穷人。其中三个是姓董的。
征兵处的测量了身高,让他们走路,跑步。跳起来。
高奇整个人都是懵的。虽然测试是在一个院子里,但是周围围了好多看热闹的。真的是人山人海。光是这些目光就让高奇觉得自己啥都听不到了,完全懵了。
至于自己干了啥,他是根本想不起来。
最后六个人里面选了四个,董家的三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入选。高奇本来以为这样就完事,没想到征兵处的人开始教给四个入选的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不仅教给四名年轻人,还教给百姓。高奇脑子乱糟糟的,从头到尾除了各种歌词之外,只记得一件事,就是工作队的人对百姓们大声说道:“大伙,俺们的歌不是唱唱就完了。俺们的歌里头唱的都是真的。你们要是觉得部队里头不管是谁,做的不对。把歌唱一遍,听听里头的歌词,就知道他们有没有违反。只要违反了,俺们就得说俺们兵的事!”
高奇认点字,学完了曲调之后,也学了几段。等曲调熟悉了,知道高奇认字的征兵干部就给了高奇一张歌词。
回到家,高奇回屋就躺床上。裹紧被子,把自己围起来。各种情绪都在,却也不知道啥情绪。就这么停了好一阵,高奇才起来。实在是不知道该干啥,看到桌上的纸,他拿起了纸,试着唱了学了的头几段。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唱了两遍,高奇慢慢思考起歌词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这试着一思考,高奇只觉得好像明白,又完全不明白。
譬如,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这话就搞不明白。缴获归公是啥意思呢?而缴获归公和减轻人民负担之间好像根本没关系啊。
正在想,高奇的老爹进来。也不说啥,拿过了纸就走。
高奇看着老爹背影,更是搞不明白了,连忙说道:“爹,那是给俺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