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故人相逢-《大魏春》


    第(1/3)页

    正在修改,请十分钟之后再看!

    …………………………

    ………………………………

    …………………………

    应是不应?

    众臣稍稍平缓的心情又激动了起来。

    朝中诸公全都糊涂了才会不应!

    便是有李承志那厉害的过于诡异的雷相助,但凉州遗部以数千甲骑灭杜仑十二部、攻克头曼城是不争的事实。

    且如此悍旅,却自愿羁縻于山北,愿成为朝廷、六镇抵御柔然之先躯,堪称天外之喜。

    又因与柔然结了死仇,还不用怕这遗部反水背刺,堪称两全其美。

    只此两桩,李承志先斩后奏,答应朝延予凉州遗部所请,几乎可忽略不计。

    再者,经历过沃野突变、又忽而平定等一系列的惊吓之后,众臣已然明白了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和道理:就如李承志所言,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从来都不算事情。

    好在,朝延暂时还有钱。

    自元澄以下,七辅相继瞅了瞅同僚的神色,大都猜出了对方的心思:与其灭杜仑之功、羁縻山北之意义相比,还管他是何来历?

    果如李承志所料,没有会在这个节眼上纠结凉州遗部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众臣互相递了个眼色,又齐齐的往下一拜:“臣等皆无疑议,但请太后与陛下定夺即可……”

    高英心里像是吃了蜜,深为自己的眼光之高而高兴。除此外,还有一点点失望:她可是卯足了劲,准备为李承志舌战郡臣的。

    “便依诸公之言,遗部之请皆可应也。孤即刻便起诏令,八百里加急送往沃野。劳请众卿,令诸尚书即日置备粮草布帛等,尽快运往六镇……”

    高英回了一句,又踌躇道,“那诸卿以为,司空出兵之事,可该如故?”

    “臣以为,沃野已平、杜仑部已覆,便是郁久闾丑奴恼羞成怒,欲起兵复仇,也非旦夕可至。当务之急,应以镇抚六镇为宜,故而无须如此急迫……”

    高肇顿了顿,又朝元澄和元嘉拱了拱手:“高某以为,除赐予遗部之粮草所需外,另可选一堪用之将,只多率三五千之兵,往沃野之后,可由清河王殿下听用调度……”

    对啊!

    元怿身为顾命之一,派往六镇可不是当摆设的。且暂时不需要打仗,自然不用再派那么多兵,也更不需再派高肇再跑一趟。

    不然天知道太后又会闹出什么变故来……

    元澄深以为然道:“司空所言大善!”

    元嘉并诸辅也轻轻的点着头,一一附合。

    相对而言,现阶段的大魏朝堂,氛围还是相当和谐的。只因众辅皆知大敌当前之下,就该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等这天下平定之后,再争权夺利也不迟……

    几项决议便这样商定,众臣皆是心里一松,信心更是足了许多。

    连如此急变,李承志都能轻松应对,梁州的元怀、元丽、于忠之流,想来也不在话下。

    其功劳不可谓不大,但不管是太后,还是诸辅,都对如何封赏李承志只字未提。

    一是眼下只有李承志的战报,元怿、罗鉴等皆无只字片语送言,过于片面。故而需等诸方消息送至京中再行商议。

    其次则是,李承志此时已然尊为郡公,且新晋方只数月,若此次封赏太高,等他平定元怀之后,又该怎么封?

    众臣皆有些恍惚:李承志才多大,竟就有些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了?

    至于高英,她已下定决心,绝不能亏待了李承志。就等他再胜一场……

    像是集体得了健忘症,竟无人再提这一茬。倒是元英突发奇想,好奇的问道:“既已生擒窦领,怎不见带来觐见于太后于陛下?”

    “死了!”

    元嘉捋了捋胡须,“应是忧虑过重,自沃野方一启程就病了。一路惊病交加,未至关中便一命呜呼……倒是将尸身带带了过来,经武邑郡公(李平)、崔尚书(崔亮)并四夷馆诸官辩认,称是窦领无疑……”

    只要是真的窦领就好,且众臣皆知李承志之性情,应是做为出“李代桃僵”、“假首冒攻”的行径,故而并无人在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