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随着接连有喜剧电影票房大爆,已经有专业人士分析说。 在全米国因为越战,整体氛围焦虑、暴躁的年代下,绝大部分人没钱的情况下,娱乐首选看电影。 然后进了电影院,观众肯定更喜欢看,那些能让他们大笑,甚至全家人一起大笑的电影。 所以连续三部喜剧电影的成功,而且还都是能拍续集例子在,别说米高酶了,其实其他6大也一样羡慕联美的同时,喜剧剧本已经在好莱坞受到追捧了。 李长亨和伦道夫-赫斯特见面的时候,伦道夫一点都没压价的,希望以3亿美金的估值,获得联美影业20%的股份。 可惜,6千万美金李长亨看不上,但又不好在需要拉拢赫斯特对付岛国人的时候,直接拒绝和提出交换股份的想法。 最后只能隐晦的暗示,只要这次的舆论风波中,传媒集团的表现能让他满意,联美欢迎有资源和实力的股东。 而明白李长亨在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伦道夫,不仅没生气,反而莫名其妙的觉得李长亨没敷衍自己。 或许,这就是名声极好的隐形优势。 从未失信,又比所有人都成功的人,确实很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 然后伦道夫因为传媒集团,一向是低盈利行业,开始担心抽出6千万美金以上的资金,对集团会有不小的影响。 转而开始盘算着,是不是用集团的股份去换联美影业的股份? 48亿对3亿的资产比,获得联美的20%股份,集团只需要付出1.25%的股份。 这点股份一点都不影响,拥有35.4%股份的赫斯特家族的控制权,还能把李长亨这个新贵,拉到自己阵营这边。 李长亨要是知道伦道夫的想法,绝对会喜出望外,然后开始想着,如何举牌购买传媒集团的股份。 直接入市购买,超过5%就得举牌,告诉市场和企业,有人打算大举入股。 这对企业来说,说都不说一声,就悄悄买入,这肯定是恶意性质的。 之后再想买入更多,不仅需要的资金更多,还会被管理层和大股东们敌视。 想李长亨这种,看中的是传媒集团的影响力,而且打算长期保留股份的人来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