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水母爆发的原因-《我的深海渔场》
第(1/3)页
先进的探测设备对水母不起作用,所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母的调查过程也是困难曲折的。
科研人员只能乘坐船只,每隔两个月就出海一次,用肉眼观察以及渔网捕捞等原始手段对水母进行研究。
我国科研人员对水母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是在2011年。
2011年7月21日,研究人员出航考察了胶州湾。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是一个面积为390平方公里的扇形海湾,那次考察研究人员在胶州湾的三个点投放了渔网。
投放渔网后,科研船一路前进,每行进一分钟,就有四五只水母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船边上,其中就有霞水母和巨大的沙海蜇。
可每当大家用简单的捞网去捕捞时,网往往还没靠近,水母就溜掉了。
水母虽然没有大脑,但每个水母的扇部边缘,都分布着它们最灵敏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兼具耳朵和眼睛的功能,每当外界有风暴来袭,它便通过海水里的次声波,感觉威胁逼近,提早逃之夭夭。
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后,研究人员先后拉起了两张渔网,效果都不尽人意,渔网内网到的都是零星水母。
科研人员都非常奇怪。
当时正是休鱼期,按理说正是海洋内鱼群最多的时候,可偏偏却打捞不上一条活鱼。
后来经过调研,科研人员才发现,是那片海域的水母数量太多,将当地鱼群的鱼卵都给吃掉了,海鱼出现了断层。
至于那片海域的水母为什么会这么多,科研人员的解释是,一是人类对鱼类的过度捕捞,使原本是鱼类摄食对象的水母幼体逃过了劫难,大量存活并长为成体。
二就是随着胶州湾的鱼类减少,和水母进行食物竞争的天敌也少了,为水母爆发提供了机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