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我就献丑了。” 江小白眼珠子一转,开口诵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寒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诗一出,皇甫嵩立刻就惊呆了。 “好诗,好诗啊,帅之你吟的一首好诗啊!” 皇甫嵩不仅行军打仗厉害,也有不俗的文学素养,他能听出来江小白的这首诗极妙,那句寒风满洛城,不正是眼下的景象么。 时值冬月,洛阳城晚间弥漫着寒风。 此诗应景。 “确实是好诗,不过……” 比起皇甫嵩的激动,蔡邕要显得淡定的多:“贤侄,你这诗倒是不错,但给老夫的感觉很怪,很别扭,乍听起来没问题,但仔细琢磨却有不少不通之处,寒风和杨柳能共存否?” “寒风是冬日之风,杨柳是春日之景,二者很违和啊。” 蔡邕不愧是文坛大家,瞬间就找出了这首诗里的漏洞,而他直接指出来,就让江小白很尴尬。 但是江小白怕过谁啊! 以江小白不服输的性子,岂能就这样善罢甘休。 “没关系,我诗多,世伯你随便挑,总有一个你能满意。” 说着,江小白开始吟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蟾蜍蚀圆影,大汉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随着江小白一字一句的开口,蔡邕听得目瞪口呆,他先前之所以指出来问题,就只是简单的纠正一下而已。 蔡邕没想到江小白如此较真,竟再度作诗,且这诗摆明了是江小白对昏聩的东汉朝廷所作。 “好一个蟾蜍蚀圆影,大汉夜已残!” 蔡邕惊喜的看向江小白,像看一件宝贝似的,江小白没有名师授业,便能有这份文采,若是加以雕琢,前途不可限量。 这一刻,蔡邕终于知道皇甫嵩为何如此喜欢江小白,为何会把这少年当成接班人栽培。 这少年,是块璞玉啊。 稍加打磨,就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