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不,今天跟徐同道遇上了。 徐同道知道这老头的性子,所以也没跟他打招呼。 而这老头一如既往地一言不发,只是一双老眼往徐同道的鱼篓里瞅了两眼,看见徐同道鱼篓里装满了大半,老头就不愉地哼了声。 他大概是终于搞懂为什么今天他到现在的收获还是寥寥了。 徐同道这小子在他前面先在这些排水口耙了一遍,他跟在后面再来一遍,自然收获惨淡。 这老头的心情明显变差了。 事实上,看见这老头也在耙鱼,徐同道的心情也变差了些。 因为他估计以这老头的性格,明天早上,这老头恐怕会起得更早,来这里耙鱼。 这样的话,他徐同道明天除非起得比这老头更早,否则……明天收获惨淡的恐怕就是他徐某人了。 这样下去不行! 一早上的收获本来就卖不了多少钱,还要跟这老头比赛谁起得更早,不行!得想个别的什么办法。 回去的路上,徐同道心里转过各种念头,最后,他忽然想到自己鱼篓里的那十来只河虾。 如果只是搞河虾的话,那就不用跟那老头比谁起得早了。 老年人睡眠本来就少,起早很容易。 比谁起得早,徐同道没信心能比得过那老头。 所幸这年头捕捉河虾的地笼还没有普及到他们这儿,所以徐家村旁边的这条西河,并不禁止别人在里面搞河虾,因为承包这条西河的人,自己也没本事把河里的河虾搞上来。 谁让这西河又深又长,想把河里的水抽干都做不到呢! …… 徐同道琢磨了一路,回家后,把鱼篓交给已经起床的妹妹葛玉珠,让她把大点的鱼都挑出来,待会儿拿出去卖钱。 他自己大步来到厨房找了找,找到二三十根以前搭菜架子用的竹竿,都不粗,都跟拇指差不多粗细。 也不长,都只有一米五左右。 但他还是笑了。 对他来说,有这么粗就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