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灭齐,灭楚?-《诸天影帝》


    第(2/3)页

    “灭国大战,从来就是先易后难,当然是齐国。”

    听到李信的话,朝臣一阵默然,显然是思量其中之事。

    而嬴政看都没看他们一眼,直接把目光转向了尉缭。

    “老将军,你有何看法?”

    “启禀大王,李信说的基本属实,山东六国,楚国最大,根据古籍记载,楚威王死时,留给楚怀王的领土不到六千里。楚怀王死时,留给楚襄王的楚国领土八千里。楚顷襄王十八年之前期,楚国领土一万里。

    就是楚国衰败之后,被各国侵吞了一些领土,现在保守估计,楚国的领土也得有七千里。这是燕赵韩三国的总和。

    而齐国却和燕国差不多,在三千里上下。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为什么现在变的这样懦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百族之间纠纷不断,战火频起,所以楚国的国力全都消耗在内战之中。

    而齐国却是一个统一的国度,自从将鲁国纳入版图,齐国王室也开始尊崇儒家的礼仪,贵族之间上行下效,奢侈成风。

    儒家的文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庸,“中庸”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的传承,是对儒家学者世代相传的“忠恕之道”的发展,其主旨在于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至诚”的境界。

    “诚”是充分表达个人的本性,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的天性本来是诚的,若能依着这天性去做,若能充分发展天性的诚,便是“教”,便是“诚之”的工夫。

    所以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但是这种思想,也就造成了齐国不思进取,在七国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态度。

    战国前期,齐国尚且能称为天下大国,国富兵强,但自从齐国被燕国联军击败,险些灭国之后,国力一落千丈。在吞并鲁国之后,齐国就开始走向衰弱,军力废弛,只剩下富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