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何如旗盖仰三分-《大宋清欢》


    第(2/3)页

    姚欢去灶间,按着时人常用的方子,以葛根粉、老姜、陈皮煮一碗醒酒汤。

    端来堂屋时,见曾纬倚靠在桌边,定定地望着院外有些刺目的初夏韶光。

    “欢儿,我这般狼狈的模样,本不该教你瞧见的。只是,实在想你了。”

    姚欢浅笑,将醒酒汤递过去:“先喝几口,有什么话,慢慢地说。”

    都说酒后见品性,四郎醉成这般,但从方才下车到现在,都还算安静,没什么疯癫举止,姚欢心底,实在谈不上丁点嫌弃。

    曾纬眯着眼看了会儿这女子平静温柔的双眸,胸中一暖,端起碗饮下一大半醒酒汤,只觉得胃里半似火燎、半似痉挛的难受劲儿缓过些来,自脑门到脊背渐次沁出几层薄汗,人当真舒坦清醒了许多。

    姚欢又去温水里绞了帕子,正要替他擦擦汗,曾纬却一把抓住她的手,直接倾诉道:“欢儿,我不想去做幕职州县官,但父亲这回是来真的,宰相们的堂除,就在这个月了。”

    曾纬所说的“堂除”,就是此前曾布所说的“宰相们定人”。

    大宋选任官员,分为“堂除”和“部注”两类。

    部注,乃是吏部的标准流程。

    堂除,则是针对进士榜前列者、立有功勋者等人群,由宰执们商议、经天子点头后,由中书吏房将这些被帝国重点培养的对象,差遣到特定职位上。

    堂除流程里差遣的去处,并非一定就是在京的清要之职,若宰执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进士高第者去艰苦的边关以文臣率武将,亦有先例。

    因而,曾布在堂除之议中,若坚持,的确有能力将本应留京的曾纬,差遣去外州。

    姚欢方才听高俅的寥寥数语,就猜到,自己出差大名府这些时日里,四郎多半与曾布还是闹僵了。否则,辽国使团数日前已抵达开封城,萧知古还险些死于哮喘,这么大的事,曾布怎会不知道。而四郎,却是今日才晓得自己回来了……

    “四郎,你这些时候,没住在府里?”

    “回去作甚,住在国子学还自在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