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翻车型宁王-《宋胆》


    第(1/3)页

    这批新移民皆是大义之民,听闻宋廷远遁万万里还不忘复兴故国,要与蒙古人决战。皆是怀着舍身报效之意决然登船...艰辛而来。

    来之前,他们是有准备的,猜测大宋在扶桑过的必然辛苦。

    你想嘛...

    远走万万里,漂泊无定,好不容易安顿下来还要应付元朝的追击,更要苦心救国搞建设,那日子能好才怪呢!不缺衣少食忍冻挨饿的就算老天爷开眼了。

    他们已经准备好与大宋一道吃苦受难,更做好一去不回,以身报国的准备!

    简直就是大义凛然,慷慨赴会.....

    结果一下船.....

    这特么差距也太大了吧?

    两位相公亲自来接船,识字或者之前在官府当过差的直接领走当官的当官,进银行的进银行...

    就算不识字的,下船第一件事儿也是分房产,分金银...言明要先把家安顿下来再行报国。这好日子哪找去?

    而且这个新崖山.....怎么看怎么不像是逃难的级别好吧?

    海港蔚为壮观!可容千艘海船出入!中原沿海也不见这么大的港口....

    与海港相连的新崖山城,那就更离谱了,铺陈海岸坡地,一眼看不到头儿。据说现在已经向内陆延伸出二十余里了!

    到处都是人!有宋人也有穿着迥异的土人,一派欣欣向荣之姿。

    咋感觉日子过的比中原还滋润呢?

    不光是移民,易老将军也挺懵的....

    在安南,已经听文天祥大概说了扶桑的情况,现在是元朝逼近,蒙古各大汗国即将齐聚扶桑!

    而大宋缺兵少将,正是危亡之际。可把易老将军急坏了!也把巴蜀的将校们急坏了...

    几乎是间不荣发,举六万川军出蜀,支援扶桑,连易世英七八十岁了,还要忍受海上之苦,搏命来援。

    不开玩笑,这么大岁数,别说宋朝,就是后世折腾这么远的路途也难吃得消啊....

    易老将军完全是一口报国之气在那顶着,也幸得半生戎马,造就了一副好身板。

    这才九死一生的杀过来了。

    可是这还没下船呢,就感觉不一样了。....

    看着赵维,“殿下....这....似乎也没太大危机吧?”

    赵维尴尬一笑,瞅了眼苏刘义和陈宜中那边,也替两位相公丢人。

    堂堂救难之臣沦落到码头抢人的地步,也是没谁了。“老将军不用理会,两位相公也是没办法,新降了五六十座城池,朝廷正是文武匮乏之际,只能如此了。”

    “噗!!”

    易世英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升天,“多少?”

    什么时候收服城池都几十几十的算了?“五...六十?”

    赵维这边也不多言,“这些以后细说...”

    “官家还在栈桥相迎,小子扶老将军下船!”

    赵维是亲自登船迎接的,赵昺、张世杰等人却是还在码头上等着呢。

    易世英听罢,自是受宠若惊,“哪里使得?劳烦官家与太尉亲至?”

    赵维却道:“就凭老将军在凌霄城一守就是几十年...便当得起这待遇!”

    赵维是发自肺腑的,易老将军官职虽不高,可是...就凭他死守孤城的气节!凭他满头白发还要万里驰援的忠勇,就该有这样的待遇。

    搀扶老将军下船,就见远处,身着龙袍的赵昺帅众而立。

    老将军自是激动万分,挣脱赵维抢步上前。

    扑到赵昺身前,就是一计大礼,“臣,易世英!见过圣人!!”

    只见赵昺不见了平时的乖张嬉闹,见老将下拜,急抢一步,赶在易世英拜下去之前,生生把大礼给拦了下来。

    “老将军....”

    赵昺将易世英扶正,只念叨了一句老将军,便不再多言。

    退后三步!抱手额前,高揖及地!

    身后的太尉,相公们....紧随皇驾,鞠躬折腰!

    “老将军古稀之年,守大宋最后一城!且受朕一礼!!”

    “老将军守土为国功盖万世,且受我等一礼!!”

    此时,大宋天子为臣子折腰,场面壮阔!

    是的,从普通人的角度,易世英守的不过是一个凌霄城,不过是赵宋官军的最后一丝体面,于大局无甚影响。

    可是,从皇家的角度来说,易世英守的,却是整个大宋!

    凌霄城自始至终未让元人染指,代表大宋还没败,还有城,还有军!还有良将与贤臣!其意义之重难以估量!

    易世英见此情形,也是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有此天子有此贤王,有不弃良臣,有高义子民。大宋何愁复国无望?

    这边天子与人臣对拜,那边新崖山的百姓们却是有点见怪不怪了...

    这样的场面新崖山不知道上演多少回了,有什么好奇怪的?看都懒得看,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干的极是卖力。

    这便是气势!扶桑宋廷的气势。

    别看咱们是逃难出来的,可是谁说逃难就一定要凄凄惨惨?谁说就得受苦挨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