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还有这好事儿-《宋胆》


    第(1/3)页

    多林刺等人担心,赵维会连同蒂卡尔和奇琴伊察一起灭了。

    那大宋有这个实力吗?

    还真说不好,多林刺等人可是知道,大宋有铜质武器,有立威之心,到底能不能做到,谁也说不准。

    好吧,确实如宁王所言,大宋到了这里之后,一直温和有余,周边各族也只是看着大宋强大。

    可是,大宋到底有多少实力,别说他们,恐怕连已经并入大宋的奇布查三部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想到这儿,多林刺等人倒有些期待了。

    最好蒂卡尔和奇琴.伊琴也参与进来,然后大宋能够灭了他们。

    到时,科巴、蒂卡尔和奇琴.伊察都没了,那基里瓜就成了玛雅最大的城邦。

    好吧,多林刺他们就没按什么好心。

    说到底,还是玛雅文明太过松散,更谈不上团结。灭了更好,你灭了,我就是老大。

    可是,话说回来,蒂卡尔和奇琴伊察真的会援助科巴吗?

    呵呵,想多了。

    多林刺巴不得三城都灭掉,蒂卡尔和奇琴伊察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

    更何况,夺那这个疯子已经失控了。

    刚刚,夺那在与大宋针锋相对的同时,对蒂卡尔可是一点都不客气。甚至还放出了狠话,要攻打蒂卡尔。

    蒂卡尔大祭司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记下了。

    别看散去之时,还特意去和夺那说,他愿意找宋人说和。

    其实,那就是骗二愣子的瞎话,蒂卡尔大祭司根本就没有从中调停的意思。

    打去呗,真打起来才好呢!最好是两败俱伤,还可以试试大宋这个神秘来客的能量。

    蒂卡尔巴不得真打起来。

    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大宋怎么扭转基里瓜吃不饱饭的问题。毕竟,这才是玛雅所面临的最大危机。

    如果大宋真的有能力解决这一困难,蒂卡尔不介意也像基里瓜一样,暂时向大宋低头。

    是的,蒂卡尔和其他玛雅城邦来到基里瓜,其实已经做好了与大宋合作,甚至是低头的准备。

    就像赵维在婚宴上说的,让子民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什么信仰,什么祖先,只能先放一放。

    而且,这次他们来,甚至都没有想偷师,把宋人的技术学回去的打算。

    一来,是没这个传统,玛雅人不擅长抄袭。

    二来,估计也学不会。

    能应对这种大灾季的技术,一定是十分困难的核心能力,宋人不会那么容易露出来,也一定不容易学。

    所以,根本就没动这个心思。

    可是,真的难搞定吗?

    其实,一点都不难。

    赵维他们的招数其实就两条:

    第一,精耕细作。

    第二,把当地的玉米换成土豆。

    精耕细作这个好用,这是汉人的祖传本领。

    好处是提高亩产,把基里瓜的劳动力尽量集中到小部分耕地上,使之也可以养活三十万基里瓜人。

    当然,也有坏处,就是投入的精力更多。

    但这都不是事儿,玛雅人很闲的,以往都是烧一次等一次,然后把种子一撒就完事儿了。剩下大把的时间,就窝在神庙祭台,祷告敬神。

    可现在饭都吃不上了,还拜个屁的神?

    再说了,谁是玛雅的神明谁得烦死。没事儿就听你们祷告,神也没事儿干吗?

    现在好了,都给我下地干活去。

    而把玉米换成土豆,不是因为土豆比玉米产量高,而是因为土豆比玉米更为耐旱。

    在玉米苗期,干旱会抑制玉米的生长速度,使发育期显著延迟。而在拔节期,又会促进玉米早熟,导致发育期明显缩短。

    说白了,就是本来是长高的时候,没长起来;本来是结果的时候,又使玉米棒早熟。

    稍有一点农村经历的人都知道,玉米这种作物,要是长不起来,提前结棒,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扒开之后,只有玉米棒,没有玉米粒。

    而土豆则不同,本身比玉米更抗旱,就算因为干旱而减产,也只是个头小一点,不至于一点都收不上来。

    其实,几千年来,汉人的农民都会视头一年冬天的降水量,还有气候,来判断第二年的大该走向。

    随之适时地改变耕种策略,以应对旱涝灾害对收成的影响。

    就算做不到旱涝保收,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总结出来的经验。

    当然,玛雅人没有这么高超的农耕能力。可是,玉米换土豆这种简单的道理,他们还是想得到的吧?

    那为什么没换,反而要等到宋人来教他们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