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加上,宁王在四川打了那么大一场胜仗,为什么不顺势拿下重庆? 他去了两年几乎一个月一个样儿,巴蜀飞速发展,为什么突然就缓下来了?不但不急,甚至直接扔给了张珏,领着文天祥他们来了扶桑? 陈老爷把这些前因后果一连起来,瞬间就明白了,宁王这是想把与元人的战场转移到扶桑,在中原则是采取缓行慢走的策略。 而扶桑,或者说西雅图,才是他准备和元人决战的战场。 为什么? 很简单,巴蜀也好,周边的甘陕荆鄂也罢,那都是祖宗地,是汉人的根。 虽然被元人占了,但是看过巴蜀惨状的赵维,可不想整个中原重蹈巴蜀的覆辙。 在元人手里不假,可打烂了,就算拿回来,还得汉人自己建,吃亏的还是自己。 他想在扶桑决战,在扶桑吃掉元朝的主力,这样再回到中原驱逐元人。 就算还是要打,但起码中原的损失会小很多。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都还早,大宋没有能力说“决战”二字,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但刚刚也说了,宁王可是张简之和谢叠山的高徒,还有个老丈人王应鳞,包括文天祥、亲爹赵与珞都是他启蒙之师,也都不是一般人。 他看的远,早做准备很正常。要是不这么做,反而不正常了,都愧对这么多人的耳濡目染。 所以,陈老爷比陆相公看的还远。赵维这回可不是单单干掉你的理学那么简单,他是势在必得。 可是,话说回来,你回来要干大事儿,不能踩着老爷的屁股上去吧?把老爷拉下来算怎么回事儿? 老爷我进了大庆殿,一点都不比苏任忠他们差好不啦? 老爷我也是没原则的好啦?你瞧不上理学,觉得我们慢了,你说啊,兴许我就信了呢? 说都不说,直接就给撸下来了,你还算个人了? 陈老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我就不说话,我就装傻,反正陆二傻子比我急,也比我倔,他肯定给你使绊子。 老爷我,看戏就行了。 养济院这边一开建,陈老爷就盯上了。等陆元朗那小子一出来,陈老爷就知道这是场大戏。 好看,一定好看!值得来现场看一出。 看着赵维咧着个大嘴在那睁眼说瞎话,陈老爷抱着个膀子,“忽悠吧,使劲儿忽悠!” 刚刚官家差点就成功破局了,问我们能不能化解。江钲不知道,陆元朗那孩子出来见人的时候少。 但是你只要一张嘴,让老夫去解决,那不就完了?老夫重新得到重用,还能把陆君实这个局解了。多好? 不对!! 陈老爷心说,比起重不重用,他怎么更愿意看戏呢? 要是赵昺让陆秀夫站到养济院门前,那你说多好玩儿?爷爷战孙子,孙子坑爷爷...... 啧啧啧,好看啊!肯定好看。 现在好了?就信得着你皇叔,你看宁王怎么办,正好掉陆君实的坑里。 不过,现在也行,陈老爷往这一站,不用出力,看着赵维被陆君实坑,还不用惹祸上身。 不比你什么阴谋阳谋的强多了? 低调,低调才是王道啊! 现在多好,这把火怎么烧也烧不到我陈宜中头上。天塌下来有陆秀夫顶着,再不济,江钲那二傻子还能帮把手呢。 那边赵维。 赵维还真不知道养济院这个坑是有人故意为之,更不知道面前这个很有“前途的人才”是陆秀夫的孙子。 不过,这个坑,他是早有预料的。 之前说过,每个朝代都在纠错,都在改正前人的弊政。而靖康南巡也就一百多年,还不隔朝隔代的呢,当然得提防着。 所以,建养济院、济医堂这些措施,在大庆殿里一提出来,所有人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到如果真的一意孤行,会有反弹。 至于怎么解决?陆相公想错了,陈老爷也想错了,赵维不是没法解决,而是不需要解决。 ...... 当下,夸了那少年文士说的好,说的妙,又说自己是不学无术。 随后,话锋一转,“诸位大宋忠义,我想不用本王多言,你们也听到了,在东方故土,本王大闹元大都,到后来四川所得之战果的一些传闻。” 百姓们一愣,怎么转到这儿来了?不过,这个事儿可是比养济院更让人上心。 一个个皆被吸引,纷纷点头。 赵维一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都是怎么来了?” 大伙儿面面相觑,“当然想!” 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只知一个大概,要是能听宁王详说其中曲折,那谁不想听? “好!!”赵维眼珠子一亮,“那本王就好好...给大伙儿讲讲!!” “话说,祥兴四年春,浊浪排空,黑云盖日,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凶煞之日。” “大历(黄历)有曰:此日地煞西南,大凶!祭会友、征伐!易见血光之无妄!“ “而就是在已经息战两年的崖山海岸一偶,国舅杨亮节所率之义士,已到穷途末路之时。” 得!! 远处的陆秀夫、陈宜中和江钲,齐齐甩的一甩手:“切~~!” 这位又开始了,怎么还说起书了呢? 再说了,那天你说书是为了忽悠我们哥仨儿,这回你说书有个屁用!?把中原那点事儿说的再精彩,养济院怎么解决?你还是解决不了啊! 就陆元朗那么一句,不可重蹈高、孝二帝之覆辙,你就没、法、说! 但是,赵维可不管,百姓也不管。 以往听书,可是得花钱的。这白给你听书,还是宁王亲讲,讲的还是归国之后的事儿,怎能不好好听呢? 别说他们津津有味儿,随着赵维的词调沉浮,情绪渐紧,一些过往的印第安人也没见过大宋话本评说啊! 他们哪有这娱乐?站大街上给你讲故事?讲的还这么带劲? 一个个都围了上来,虽然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没关系啊,有翻译现场配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头,还有几个血头军的印第安战士,也出现在这里。 他们汉话贼溜,赵维说一句,他们就翻译一句。分布各处,保证在场的所有印第安人都听得见,也听得懂。 没一会儿,养济院前就挤满了听书的宋人和印第安人,以至于靠后的宋人也听不见宁王在前面说了什么,需要有“好心”宋人一点点的传到后面。 再结合宁王的神态动作,还别说,也听的津津有味。 赵维嚯出去了,从崖山岸边救下杨亮节开始讲,一直讲到入大都救文天祥,之后又怎么出的大都,怎么到的巴蜀,怎么打赢的川东大捷。 等赵维说完最后一句,故事告一段落,下首已经是人山人海,聚拢不下万人。 众人意犹未尽,呆愣良久,突然...... “好!!” 也不知是谁,一声高喝响彻全场。 随后。 “好!!!”震天的叫好之声直冲云霄。 “好!!” “好!!好!!” “好啊!!” 所有宋人拍手叫绝,宁王大智大勇!张珏、文天祥忍辱负重,不负宁王厚望,真是叫的人热血沸腾,无以复加。 看的一众印第安人莫明奇妙,不就打胜丈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好吧,他们都不理解二十万元军是什么概念,更别指望他们理解宋人几十年不胜之后,忽闻大胜之后的心情。 况且,这是宋人的胜利,和他们没啥关系好不? 讪讪地拍了拍手,算是礼貌。至于叫好还是算了,不懂,真不懂,也就听一个热闹。 而宋人这边确实激动坏了,此等大胜只是听听就让人浑身汗毛都炸了起来,实在通透。 “好!!!宁王威武!!不负威之名!!” “好啊!!张帅威武!!文相威武!!大宋威武!!宁王不世人臣!不世人臣啊!!” 有的人甚者激动的热泪盈眶,非是宋人,非是离乡万万里,难以体会万一。 赵维抿了抿发干的嘴唇,静静地看着下首的万众齐呼。 待呼声渐退,直到鸦雀无声,这才清了清嗓子。 “你们说的没错......” 声音不大,就借由密布各处的印第安人和宋人传到每个人耳中。 “大宋威武....” “宁王威武....” “张君玉威武!!” “文履善威武!!” “我们这些亲历者,一战定巴蜀,创不世之功,当得起各位一声赞喝!!” “可是。”话锋一转,“可是尔等可知这大胜、这大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此言一出,满声寂静,无人应话。 良久,站在前排的百姓轻声道:“不是宁王与诸相公殚精竭虑所得吗?” 赵维一听,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不是!” 就在万众都在等着赵维答案的时候,赵维却向一旁招了招手。 那边,马小乙簇拥着几个老幼,走到赵维身边站定。 赵维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揽过一个六七岁小男孩的肩膀,拉到怀里。 “他杜小虎,六岁半!父亲杜铮原本是殿前司战卒。 五年前,随本王归国。三年前,扛着一百五十斤的土豆种子穿越安南老林,跌死山渊。 他本来能活,挂在半崖之上,只要把土豆扔下去,抓住袍泽送下来的绳子,他就能活。 可是,他选择先把那一大袋土豆送上去,因为那是最后一袋土豆......杜铮走时,小虎刚会叫阿爹。” 又拉过一个小女孩,只有五岁。 “她叫周大娘,四岁半,父亲也是殿前司战卒。归国时,大娘还未降生。 三年前,穿越安南老林,战死在罗氏鬼国。一个人冲上去,炸开了蛮夷寨子,使我们少死不少弟兄。” 下面的百姓默然无声,听着宁王一个一个讲述。 那边陆秀夫、陈宜中也是骤然僵立了身子,皱眉看过来。 场中的印第安人已经茫然,我们有什么关系?那是宋人的战士。 有的甚至觉得没有听书有趣,开始陆续散场。 赵维一一介绍,到后来,又请上来一双皮肤略显黝黑的一对母女。 “这是洗衣人和贪吃。” 散场的印第安人一怔,因为赵维说出来的是印第安名字。 回头一看,那个大宋宁王身前的,也是一对印第安母女。 好奇心顿生,止住脚步,想看他要干什么。 只闻赵维继续道:“她们的丈夫、父亲叫敢死,是奇布查部落的奴隶,也是奇布查人送给本王的礼物。 她们也是奴隶,不出意外,等贪吃长大了,她会和另外一个奴隶生下孩子,孩子依旧是奴隶。” “但是,敢死五年前随我归宋,三年前战死在那个你们都认为威武的大都之夜。为本王而死!为救文相而死!” 又请上一个印第安男童,“他叫白奴隶,母亲得了黄热病,被奇布查祭司处死了。父亲叫蛮石,也是别人送给本王的礼物。 一年前,凌霄城下一战,血头军潜藏半月,扰敌月余,蛮石杀敌三十余,立首功,却没能活着回来......” 赵维看着众人,不再拉老幼上台,“你说威武?本王威武?” “可是,你们不知道,这五年,多少人为了这句‘威武’死在了大宋各处!” “巴蜀儿朗自不多提,单是自扶桑归宋的......” “望乡营走时三千,如今只余一千出头!!” “血头军一千印第安勇士,如今不足五百!” “五年间,葬身汪洋之探险勇士,死难九千八百七十一人!” “他们之中,有的尚未成家,但却有高堂在上!有的妻女尚在,却失立家砥柱!” “像这些印第安英雄的遗孀,还是奴隶之身。她们的父亲、丈夫,来时虽也是奴隶!是礼物!!” “那本王问一句!!” 赵维瞪着眼珠子,“他们为我大宋战死,是不是英雄!?” 下面的百姓已然含泪,一将功成万骨枯!将成名,士死身消,几人还曾记得那一将之下的万千枯骸!? 难得宁王...还记得!难得大宋还、记、得! 宁王此言一出,众人几乎是不加思索地爆然嘶吼,“是!!!” “是英雄!!” 看热闹的印第安人一个个全都愣了,印第安战士成了大宋的英雄? 那边,赵维借势,“那我们能不能让将士寒心?让这些英魂于九泉不得安眠,还要顾忌生者?” 万众齐吼,“不能!!” 赵维:“望乡营是宋人,血头军是不是宋人!?” “是!!是!!是!!” “是不是宋人?” 这话一出,那些印第安人都炸了,“宋人!?印第安奴隶是宋人了?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一时还转不过来,奴隶战死,在他们看来是应该的。可是现在,宋人...宋廷还要养着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这样的事,再一次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只不过,与以往不同,以往的颠覆无关紧要,也说不出好坏。但是这一次...宋人、宋廷,起码比部落要强。 ,他们不但敬重英雄,而且不分你是宋人,还是印第安人,更厚待英雄的后人。 赵维面容肃穆,继续煽动:“那你们来说,建养济院赡养英雄遗孤,是对是错!?” “没错!!没错!!建的好!!建的好~!!” “那好!!” 赵维大喝,“那从今往后,养济院便是我们对这些逝去英魂的交代,所有已经为大宋牺牲的,即将为大宋牺牲的。不管你是汉人、东瀛人、蒙古人,还是色目人,又或者是奇布查族、玛雅族,还是阿兹台克。” “只要你为大宋出过力,大宋就记下你的恩情。不但让你活着的时候过的好,死后家人也有依靠!” “这是本王的承诺,也是官家的承诺!!” 扶桑这边可不单单是汉人和印第安人,别忘了,还有从东瀛骗过来的工匠,以及这次跟赵维一起来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同样的。”赵维继续道,“这新崖山城中,汉人在为大宋日夜辛劳,那些奇布查、玛雅等等的佣工,那些东瀛匠人,也在为大宋贡献力量。” “所以,养济院不是燕安鸠毒,养济院是你们应得的,是大宋的感恩!” “自建成之日起,所有城里的人,只要为大宋出力,你就有资格把孩子送到养济院来照看。本王保证给他们最好的衣食,最好的生活,打消你们一切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大宋出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