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养济院选址还是很有讲究的,位于新崖山中央大道与昌隆巷的交汇处。 夹在炮造监工坊和市舶司衙门中间,对面就是新崖山最大的商业区昌隆巷。 无论是崖山城民到昌隆巷采买,还是外来的印第安船支入市舶司办理出入海港的业务,都要经过养济院正门。 此时,数百工匠正在工地上忙前忙后。外面的围墙只起了齐腰的一层,里面一栋旧楼正在改造,几排新房也已经快要上梁了。 过往的印第安人和宋人都是目光怪异,时不时往院子里看。 宋人是没想到,来了扶桑五年了,怎么突然建起了养济院? 而印第安人,他们对什么是“养济院”这根本就没概念。 你就算给他们解释,这是收养孤儿、照顾幼童的地方,他们也不理解这是什么神仙操作。说多了,他们甚至会认为宋人在骗人。 哪有那种好事? 酋长、大祭祀帮你们养孩子?连死人的孩子都养,还不计回报? 好吧,在他们的理解中,大宋的皇帝、官府就是酋长和大祭司,这座诺大的新崖山城都是酋长的私人财产。 就像他们印第安部落之中,一个部落所有牲畜、战士、奴隶和土地,都是酋长家族的财产一样。 什么养济院...不明白。 至于济医堂、济老院、官学,这些就更别提了。 养孩子可能还说得过去,长大了可以为酋长战斗、劳动。 可是,养老人...... 疯了吧? 老人如果有子女也要看子女愿意不愿意养着他们,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愿意负担这个累赘的情况下,失去能力的老人只配等死,哪有白养着的道理? 他们觉得,大宋的酋长一定是二傻子。 至于官学,那不就是培养祭司的地方吗? 哪有祭司会教会一个外人祭司的巫术秘密?他自己不要饭碗的吗?骗人的,都是骗人的! 他们这些亲近大宋或者愿意与大宋进行贸易往来的印第安人,绝不是仰慕大宋的文化,更不可能觉得大宋就比玛雅、比奇布查的王国璀璨。 他们不懂什么是文化,所以那些理学也好,养济院也罢,跟他们都没有一点关系,也听不懂。 甚至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认为那是大宋的祭司和巫师编故事骗人的。 他们之所以愿意来新崖山? 愿意奔波于大宋和各个印第安部落之间? 完全是因为一个最简单粗暴的理由——利益!! 比起宋人的文化,他们更看重直观的利益和那些珍贵的宋人物货。 他们更像是一群异国打工者? 文化不文化的都是虚的? 只要能挣到钱,吃的好? 穿的好,住的好? 那就是什么都好。 理学不理学的? 他们也和仇视宋人的那些印第安人一样,让它见鬼去吧!好不好和我也没关系? 我只要无视它,然后踏踏实实地赚我的钱。等赚够了钱,回到自己的部落和城邦? 就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即使子女到时不愿意赡养他们? 他们靠着在大宋挣到的钱,也不至于过的太凄惨。 是的,这些印第安人尽管看到了宋人的繁华,也几乎没有想在新崖山定居下来的。 因为,他们不喜欢宋人? 也深知宋人不喜欢他们,或者...瞧不起他们。 在宋人眼里? 他们印第安人就是夷狄,甚至夷狄都不如的野人。 他们觉得? 他们才是万邦之主,觉得他们才是人上人? 所以他们瞧不起印第安人。 这种瞧不起? 还不是外在的? 不是肢体上的冲突和语言上的排斥。 事实上,宋人都很有礼貌,很儒雅,说话慢条思理,神态总是带着谦和的笑。 但,那都不是真的。 开始,他们可以以为那是真的。可是时间长了,他们才知道,那只是表面。而发自内心的,是从未停止的俯视。 这种更让人难受,让人自卑,甚至绝望。 印第安人觉得,他们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融入宋人的世界,所以干脆看开点,挣了钱就走。 回到部落,那里有和我们一样的人,甚至多数都不如我们的人。 至于什么理学?养济院? 骗人的,都是骗人的。 经过五年的相处,印第安人已经放弃了想融入这座城市的想法。 然而,印第安人的这种想法,却不是大宋相公们的想法。 此时,就在养济院对面的阴凉处。 陈老爷、陆相公,还有深受打击的江殿帅,看热闹一般看着街对面的养济院。 “老夫突然心情畅快不少。”陈老爷打着哈哈,“看见那些土人的表情了吗?” “连土人都如此看待宁王的手笔,你说,他这个养济院还盖个什么劲儿?” 陆秀夫则道:“与权却是不君子了哦!宁王为宋,我等也为宋,大家的愿望都是一样的,何必落井下石呢?对社稷无益。” 陈宜中白了他一眼,“那君实能不能告诉老夫,你是怎么做到一边批驳老夫,一边笑的那么猥琐的呢!?” “呃......”陆秀夫一窘,“我有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