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关系。”淡然一笑,“那就按太尉之言,自中原调兵,绝无可能。征兵土人和结盟,也不太可能。” “那就只剩不太可能的两项了嘛!征兵和结盟,大伙想想,哪个更靠谱?” 苏刘义皱眉沉思,他现在有点明白了,这就是在不可能里找可能啊! 出声道:“各有利弊吧!” “征兵土人百姓,编入大宋之军,难度太大,也不易管理,毕竟汉人士卒太少了。” “如果按50万来算,汉卒只有7万,那就要43万土人兵。用7万管理43万土人,可能吗?时间又这么短,来不及训练成军,没有任何战斗力。” “而结盟,难度稍小。可非我族裔啊!面对元军,本就不牢靠的关系,谁也保不准能维持下去。一但倒戈,后果难料。” “所以,我觉得,这两条都不可行,甚至比调兵中原更为不靠谱。” 张世杰一听,登时摊手,“那就是死路,还聊什么?” 这是把天聊死了啊! 本来嘛,这事难度就是极大的,这是赵维意料之中的事。要是好聊,也不用出这么大阵仗了。 刚要开口,却是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 “其实,诸位相公也不必如此悲观!成与不成,都是这锁着的大殿里的闲话,出不了殿门。又何必如此紧绷呢?” 众人侧目,说话的乃是赵维的老师张简之。 张世杰暗暗皱眉,他不喜欢张简之,这老头名声不好。 却没想到,他现在倒还挺镇定。 不由出声道:“那张相公...有何高见?” 叫了声相公是礼貌,可是问话却一点不客气。 你不让我们紧绷着,那你高招儿呗? 张简之一笑,也不与张世杰一般见识,淡然道:“太尉与苏相说的都没错,以上三法皆无可能。” 张世杰和苏刘义狂翻白眼,还用你说?本来就没有可能! “这样吧!”张简之依旧温和,“咱们换一个思路,把宁王所言之结果提高一点,之后再把最难的难点先搁置,再看看。” 苏刘义眯眼,“提高一点?还怎么提高?这都办不到,还提高?” 张简之:“宁王要两年之后,50万兵。那咱们就换成两年之后,50万能战之军!” “......” “......” 张简之继续道:“那似乎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从中原招收本族之兵,二是利用他们现在的部落族兵。” 张世杰差点没发飙,“这不又绕回来了吗?和刚刚任忠说的有何区别?都不可行啊!” 那边,文天祥却是深深地看了张简之一眼。 他之前对张简之的了解,仅限于他是赵维的启蒙之师。现在看来,这老头儿好像有点东西。 打断张世杰,“先生接着说下去。” 只闻张简之道:“刚刚苏相言,7万汉卒无法控制43万土人,也无法训练成军。而结盟土人,又不能一心。所以,为什么不能把两相结合呢?” 张世杰一震,“怎么结合?” 张简之道:“一面自中原招收汉卒! 诸位说的对,凑齐五十万不可能,也运不过来。 但是,中原之地,心系赵宋的义军,还有旧宋士卒,应该还有吧? 他们只不过是碍于元人之威潜藏各处,甚至干脆卸甲归乡。 这些义勇之中,就没有愿意追随旧宋的吗?肯定有,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我们可以暗中招募,有安南为跳板,两年不运50万过来,十万八万没可能吗? 到时,凑个20万汉卒,那局面就不一样了吧?” 张世杰:“......” 不得不承认,张简之说的极有道理。 50万兵运不过来,十万八万还真没问题的吧? 如今各船厂备料充足,几十艘飞剪船在建,两年时间问题不大。 况且,就算抛开抗元的需求,只说扶桑大宋在此立足的需求,这个提议也是有利无害的。 “先生继续说下去,两相结合是怎么结合?” 张简之道,“刚刚苏相公也说,征召土人百姓难以成军。那征召土人的部族兵呢?他们本来就是战力,混入宋军,不用多训便可一用了。” 苏刘义、张世杰,还有杨震,对视一眼,确实...好像是这么回事。 但是,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人家的玛雅、阿兹台克的族兵、帝国军凭什么给你用?编入你的军队?” “所以啊!”张简之温和轻笑,摊手以对。 “这个问题不就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不是两年之后怎么有50万能战之军,而是怎么把玛雅,还有其他部族的帝国军,变成大宋的亲军呀!” “大家集思广益,继续筹划便是,却非简之一人可为。” “......” “......” 所有人面面相觑,张世杰这波人突然有了一丝明悟,好像他们有点懂宁王的这个玩法了,就是一步一步的把问题推回来,再细化解决。 而文天祥、赵与珞也是暗暗咋舌,这个张简之,果然不一般! 要知道,赵维前天归来,一入府就开始操心朝政,还没来得及和他张师父见面,二人也没通过气。 昨天入殿之后,才是刚见面。师徒二人也只是简单寒暄,没有深入交流就各忙各的。他居然能做到这一步,简直是不可思议。 他们不知道,赵维的那种逆推,还有抽丝剥茧的思维方式,可不是他一个后世混混所擅长的,完全是张师父和谢师父两人一点点帮他养成的习惯。 而做为从三字经开始教起的启蒙之师,张简之对赵维的影响更大,这老头儿确是有真本事的大能人。 否则,你以为赵维任人唯亲,把张简之一个赋闲的进士直接就推到宰相之位? ...... —————— 那么,现在问题又换了: 一、自大宋招募义勇、旧军。 这一项难度不大,只在船队越洋运力,还有中原内部如何招募,两方面做考虑。 二、怎么把印第安的部族兵,变成大宋的亲军? 虽然依旧难度很大,但是,你是直接灭了玛雅,干死阿兹台克也好,还是怀柔同化加吞并也罢,起码有一个思路可供选择。 “那应该怎么拿到这三十万族兵呢?” 众人开始进入下一轮的头脑风暴。 张世杰提议,“大兵压进,武力征服,快且稳!” 苏刘义摇头,“大战在即,不宜损耗国力。” 文天祥则道,“都有道理,恩威并施更为稳妥。可打一部分,拉一部分。战可威慑诸族,和可展示胸怀。” 赵与珞,“文公说的对!这几年,大宋一味温和,周遭土人只当我们不喜征伐,是个软柿子呢!也该适当一战,彰显国力了!” 元人不敢打,土人还不敢打了? 只不过,之前一直畏首畏尾,全都忍着罢了。 就像那个库斯科小国,杀了宋使也不见如何,人家能把你当回事?连带奇布查、玛雅也觉得大宋好欺。 张简之:“有不少土人还是亲近大宋的,可由亲至远,善者拉,恶者伐。” 赵维,“新崖山就有不少亲宋土人吧?他们各个部落都有,我看可从此处入手,由内而外?” 赵昺突然来了一句,“玛雅能不能不打?朕挺喜欢他们的呢!而且,之前还来求助过咱们,可以利用一下吧!” 众人先是一怔,随之大笑,“陛下到时提了个醒,玛雅各城虽与我们不太和睦,但此处却可利用,怀柔服之。” 赵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挑眉头,“玛雅离咱们太近了,怀柔?不好吧?” 却不想,亲爹一乐,“玛雅这个怀柔可不是由着他。陛下的意思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彻底征服!” “哦?” 赵维来了兴致,“说说!” 不知不觉,问题好像突然就变得简单了。 因为剥离表象,剩下的就是宋臣最擅长的东西——玩心眼儿。 这帮汉儒别看一个个道貌岸然,可是心都脏着呢!阴人使绊子的损招儿,都是一套一套的。 大方向已然确认:由内而外,由亲至远。 接下来一天,众人反复讨论这个方向的可行性和疏漏。 最后认定这是唯一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活之后,最终由赵昺和赵维拍板,开始制定详细的策略。 那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要用上大殿之外的百官了。 外面的众人刚消停了一天,有的把办公文案都收回了职房,结果又来了。 大庆殿外,又是一片人仰马翻。 “尚医局,尚食局,人呢!?赶紧的,宁王召见!” ...... “嚓,还真用上郎中和厨子了不成?” ...... “里面到底议出个啥来了啊?怎么感觉越来越不靠谱了?” ...... “刚刚户部侍郎又进去了,听他回来说,是什么由亲至远?” ...... “由亲至远?什么由亲至远?不是说议两年后增兵西雅图的事儿吗?” ...... “那谁知道了?可能又换了吧?现在议的好像是对土人政策的问题,我看兵部和殿前司的刚出来。” ...... “不对啊?那关郎中和厨子什么事儿?” ...... “胡闹,就是胡闹,这宁王就不是消停的主儿!这刚回来就鸡飞狗跳的,不定还有什么幺蛾子在后面等着呢!” ...... “你说,两年之后元人真能打过来了?” ...... “打呗!天塌下来有个大的顶着,大不了在旧崖山没死成,新崖山再死一回!” ...... ———————— 户部衙门一角,最里面的一间职房。 门口挂着全新的“筹政司”职牌,里面有三张办公书案,四墙文柜空荡荡的,落了一层的尘土。 这本是户部的一间空房,临时腾出来给“归乡筹备委员会”使用,还没来得及打扫。 而这个风光无限好的新衙门口儿,才风光了半天不到,就凉了。 此时,陈宜中抱着膀子,老脸能阴出水了,能拉多长就拉多长。 坐在一张书案之后,瞪着对面同样闲出鸟来的陆秀夫和江钲。更可气的是,视线时不时还被打扫职房和搬运文案的职吏挡了个严实。 对面的陆秀夫也好不到哪去,一个脑袋两个大,也是大眼瞪小眼儿地看着陈宜中。 终于歪了歪头,绕过碍事的杂役,瞪着陈老爷:“就这么坐着?要不...咱们也去大庆殿前看看吧?” “看、个、屁!”陈老爷直接暴了粗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