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降维打击-《宋胆》
第(2/3)页
小孤山的伏兵,他没算到。这一步,他还是没算到。
笑着笑着...又哭了,彻彻底底地被打哭了。
老目充血,五官扭曲地朝着已经冲杀至前的宋军吼出一句:“我、不、服!”
可是,不服有什么用?
四万人被一千三百人追杀了一夜,更别说现在,一万多武装到牙齿的人马借山势而下了,胜败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
宋军方面付出几百人的代价,歼灭元军溃卒两万三千余,俘虏万人。
最终活着逃出包围圈的元卒,不足七千之数。
以陕西行省行枢密使速不答为首,万户以上高级将领一十三人,全部殒命。
至此,从贪狼卫之战开始的凌霄城保卫战,耗时近四个月,终于宣告结束。
安西王府前后投入兵力二十六万余(速不答20万、重庆守军5万、僰兵1万),未能击破凌霄城片砖片瓦。
......
与此同时,近三个月没睡过一天囫囵觉的几位老相公,终于自钓鱼城元帅府中走了出来。
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之中,眼中没有一丝疲惫,反更正加明亮。
“仗打完了!”文天祥有些意犹未尽的一叹。
“可要做的事还很多啊!”谢叠山随之附和。
“是啊!”王应麟也道,“咱们得好好回想一下,这仗是怎么打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
是的,即使仗打完了,几位老相公还是有点糊涂,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经此一役,元军主帅速不答战死,损失兵力六万余,战将无数。
起码在今冬、明夏,元人很难再组织起有规模的攻势。所以,大宋这边也赢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钓鱼城帅府之中,除了文天祥等几个老相公,张珏、赵维,还有赵孟禧等人之外,驻守凌霄城的易世英老将军,神臂城新任都统令曹琦,还有本应在青居城的王立,在牛头寨的张起崖,镇守礼义城的包申等将领,也悉数回到钓鱼城大本营。
此次聚拢文武官员,可不是为了共度上元节,而是赵维和张珏等人坚持要开一个战后总结会。
因为他们也认同几位相公的想法,这场战役打的非同一般。
不单单是结果,而是过程就非比寻常,是他们即使到了战役结束也不敢相信的。
说白了,就是战果有点吓人!
之前说,安西王府投入兵力二十六万,不但搭进去一个速不答,还死伤六万多兵。
那大宋这边呢?
大宋这边把钓鱼、凌霄二城所有兵力都算上,也不过一万四千人。
一万四对二十六万,不但打赢了,而且还是大胜。
不但是大胜,还把神臂城、青居城、牛头寨、礼义城四座山城收入囊中。
不但收了四座山城,还从开打之前的一万四千兵,变成了打完之后,赵维一算...嚓!!咋变四万多了呢?
越打越多,你说气不气人?
这样的战果,别说实现,你就是现在让赵维,让文天祥他们再做梦梦一遍,也是不可能的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不应该总结一下吗?
而且,抛开结果,只看战役的过程,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
这么说吧,速不答也好,张珏也罢,他们的战术战法是很传统的。
大兵团作战,直击要害,战略目的简单粗暴,打凌霄就是打凌霄。攻城就是攻城。
其间夹杂计谋韬略,或者奇兵奇谋,也是为大战略做辅助。
可是,反观这场战役,宋军一方,并没有大兵团。
速不答一直在找宋军主力在哪里,可宋军其实就没有主力,完完全全的反其道而行之。
从一开始就是以小股部队为主,战略目标倒是有的——解救凌霄城。
可是,当战役一打响,这个目标却一直在变。
从解救凌霄之围到保住神臂城,再到试探性地压迫重庆。
等速不答神臂城的十万兵一回重庆,马上又变换方向,转战宜宾,吃掉了速不答。
而且,战争投入也是一变再变。
一开始,只有血头军和望乡营在动,川军主力还是驻守钓鱼城,保护大本营无失。
可是,打着打着,到了最后,钓鱼城甚至未留一兵一卒,倾巢而出。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为什么会反应这么快?这才是值得总结了。
凭着对战争本身的嗅觉、张珏和几位相公隐隐觉得,他们可能是摸到了一套全新的战法和战术理念,这将成为大宋在巴蜀生存下去的关键。
而事实上,哪是摸到了一套新的战术理念?他们是摸到两套超越这个时代的军事思维。
首先,是战术上了。
换一个后事懂军事的人来看这场战役,这就是典型的多兵种协同作战VS大兵团密集攻防的典型案例嘛!
而且是完虐的那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