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圣旨到-《宋胆》


    第(2/3)页

    战报未发,按理说,伯颜可以随时修改,把答应赵维那段儿删了去。

    可是,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他和赵维又没什么大仇,而且还得指望他背锅呢!

    “发回大都,面呈陛下。”只当是还他个人情罢了。

    ......

    ——————————

    伯颜还了赵维一个人情,赵维也在想着是不是再多给伯颜一个人情。

    谢叠山看待金泽文库的举动,加上自己对后世有限的一点见解,倒是提醒了他,这特么是个机会!

    为此,特意找叠山先生商量了一下,“先生,我想借入京都的时机,断了天皇一脉!”

    谢叠山一愣,“这是为何?不是说,只有那后宇多天皇见过你的真容,托付王道长用毒除之便可,何故波及亲族?”

    赵维:“实话告诉先生,后宇多我都没打算让他死!”

    “啊?”

    “我原本的计划是,把后宇多也弄到扶桑去,由朝廷幽禁。

    这是给东瀛留的一个后手,万一将来成了我大宋的隐患,便可以把后宇多天皇抬出来,扰乱东瀛内部。

    至于其他天皇一族,爱降元就降元,爱依附北条时宗就依附,咱才不管呢!可是现在,我有点改变主意了。”

    叠山先生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赵维。

    他居然能想得那远,说明这孩子长大了不少。

    “那因何改变主意呢?”

    赵维:“我想绝了天皇一脉,彻底断了东瀛文化的根源。”

    东瀛文化,一部分来自汉学;另一部分,也是他们为之骄傲的,可能就是自有史以来便是天皇一系传承,从未断绝了。

    天皇,与其说是东瀛的皇帝,不如说是东瀛的根基。

    即使幕府专权与天皇内斗等等,做的再怎么激烈,也从来没动过取而代之的心思。

    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更是信仰。

    也就是说,天皇在东瀛百姓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臣再强,主再弱,顶破大天也只能为曹操,绝不可能出现曹丕。

    对社会的稳定,还有后世东瀛的崛起,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赵维觉得,不如老子一步到位,搬空了你的书库,再绝了天皇的种。

    最好北条时宗识趣儿一点,借着大移民和天皇死绝的机会自立称帝。

    那东瀛不就彻底和原本历史中的那个东瀛说拜拜了吗?

    可是赵维没想到,叠山先生对于这个想法坚决反对,“不行!”

    “为什么?”

    “因为太危险!”

    “怎么讲?”

    先生道:“你主张不速攻东瀛,在本洲转了好几个月。这一点虽说违背了忽必烈的旨意,但是自己的臣子什么样,忽必烈还是清楚的。

    他知道,一个小小的宁国侯左右不了那些蒙古悍将,是伯颜愿意慢下来,才可能采纳你的意见慢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