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有一个污染物,基金会就要针对其进行判定,是否有必要为其组成单独的项目部,尽管现在这个审查已经很严格,但几千年下来,污染物积攒的数量已经极其可怕了。 最初的基金会是被完全掌控在世界政府手中的,最初的建立目的也是为了收容和保护人类,但是后来它变味了,它的体积越来越庞大,世界政府已经支撑不起它每年消耗的经费,这就有了基金会最重要的一次转变,引入财团。 由财团负担收容项目的运转,而这些财团可以获得部分不影响世界稳定的研究结果,也就是这些财团只有收益权、没有决策权,最初这个决定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基金会项目太多太多了,金主想在研究项目中推荐一个人才,可以吗? 这个原则上不可以,但也只是原则上,收容项目千千万万,就出现了千千万种不同声音,基金会被财团腐蚀了,各个项目中都出现了财团的影子,没有办法,基金会太庞大了。 庞大到已经没有人可以改变其运行模式,世界政府的控制力严重下降,基金会开始独立运转。 而c级人员,则是各个项目部中的研究员,可能是学者、科学家、或者实权人,他们只归属于一个项目部,和基金会其他项目毫无关系。 至于d级人员,则是一帮亲自进行实验的消耗品,他们已经失去了基本意义上的人权,这些d级人员大多是由死刑犯,和污染即将和已经超标的人类来做,在进行某个研究时,需要进行某些危险可能致命的操作,d级人员就会出场。 叶听白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心理评估局每年收入治疗那么多污染指数超标的人都去了哪里,他们都成为了d级人员,一种消耗品。 在财团介入之后,基金会还建立了一些独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部门,比如机动特遣队,专门负责解决各地收容项目中的突发事件,而当初那个独眼就是属于这个部门。 可以说机动特遣队,就是基金会武装力量的表现,虽然名字是特遣队,但实际人数早已过万,这里单指作战人员,如果算上普通文职那就太多了。 基金会还有独立的外交部,专门处理和其他机构的各种事宜,哪怕是司幼序这种人也只能和外交部有联系,基金会的封闭程度匪夷所思,它完全不给外人渗透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