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礼堂中,大家催促陈通继续。 陈通继续分析,道: “第二,哭谏追师,完全无视了当时的地理环境!” “你知道霍邑在哪儿吗?那基本是在太原的跟前。” “而突爵人远在长城之外,就是刘武周也远在马邑,也就是说,李渊完全可以快速的驰援太原,这才是他出太原后,攻略的第二个地方。” “根本就没走多远。” “更重要的是,李渊只是听到了流言,说突爵人和刘武周要攻打太原,并未出现太原传来的战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 “退一步讲,就算突爵人和刘武周,肯定是要打太原,太原是什么地方?那是隋朝防御突爵进攻的战争要塞,易守难攻!” “大家都知道,古代攻城,那是旷日持久,而且突爵人根本就不擅攻城。” “也就是说,以当时的地理环境来说,李渊完全可以等到太原方面,传来确切的军报,知道了对方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他在驰援,也是能来得及。” “就这,还得上演一幕惊心动魄的哭谏追师,有必要吗?” “这都是戏精吗?” “第三,临阵更改军令,把打仗当儿戏!这是兵家大忌,完全不符合当时的具体情况。” “你要知道古代最重的是军心士气,你先发布了撤退的命令,就是坐实了突爵人和刘武周要攻打太原。” “而李渊的这些士兵都是太原的兵,他们的父母妻女都在太原城内,如果太原城破,那他们就是家破人亡。” “等这些人,都心急火燎的去回防太原,然后你又临阵更改将令,又让这些士兵冒着家破人亡的风险,顶着巨大的心里压力,给你继续在前方攻打前方的霍邑。” “此刻的军心战力,那绝对是噌噌的往下掉。” “这种如同儿戏一样的统兵方式,是为了说明李世民聪明呢?还是为了说明李世民根本就不懂得军事?” “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去造反啊!” “士兵跟着造反,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能庇护家人。” “当大军回撤,所有士兵归心似箭,想要保护就家人,这就是木已成舟!大势已成,开弓没有回头箭。” “你要逆势而为,让他们再回来打仗,这就等于要放弃太原,等于让他们舍弃家人,士兵还能听你的?” “你真当这些士兵是李世民死忠粉呢?告诉你,这么干,士兵立刻哗变!因为这就违背了他们跟随陇西李氏的目的初衷。” “隋唐的士兵叛变的速度之快,分分钟教你做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