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是天才?那是当然!-《规则系学霸》


    第(1/3)页

    在看了核反应实验相关的材料、装置以及反应残渣后,赵奕就重新返回了燕华大学,他要联系获得的条件、结论,来进行数学相关的推导。

    实际上,他获得条件并不充足,就只确定了一点--

    作为材料的铀元素,发生核反应过程中,原子核出现了一定的松散。

    原子核结构的松散是核反应过程中才出现的,还是说在空间阻隔环境下就存在,也是不能确定的。

    这就给数学推导制造了难题。

    赵奕希望能从理论推导上,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他回去以后就开始闭关,做起了数学相关的工作。

    粒子数学层面的推导是非常复杂的,他需要联系神灵的密码,还需要原本对于空间阻隔的相关研究,再去联系核物理相关的数学,三者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验条件、结果,去做数学构架并做出分析、推导。

    这就是以实验过程去推导理论。

    其实和粒子对撞实验差不多,都是依靠观察到的粒子组成,来反推到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

    大部分时候,理论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样,并不是闷头坐在屋子里,认真去思考、研究数学问题,而是根据实验数据、实验逻辑,去以数学的方式,来解释所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

    正因为如此,国内才会有那么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支持建造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因为最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本身,就会提供的最高端、清晰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

    ……

    另一边。

    核所团队也认为反应强烈是个很大的发现,因为反应强烈本身,也就代表核装置能提供更高的功率。

    核反应的功率是很重要的,就比如小型核潜艇的反应堆,不能用在大型航母上,就是因为功率不足。

    同时,问题也是存在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控制’,核实验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内层保护层损坏的情况。

    另外,核所团队不明白的是,核试验的过程中,只是发现了明显的反应更充分、温度提升,但反应速度并没有加快。

    这是不合逻辑的。

    就好像是一团火药,反应更充分产生的热量更多,火药本身的燃烧速度肯定会更快。

    但是核试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反应速度更快。

    这也是导致最初没有发现‘反应充分’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反应充分,反应速度没有提升?太奇怪了……”

    “反重力影响这么大!”

    “如果只是反应更充分,好像也没什么用处……”

    陈泽书率领的核所团队,一直在讨论反重力核裂变试验的发现,但是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有任何结论,并且有些郁闷的是,即便是‘反应更强烈’,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反重力条件并不容易达到,即便是达到了,只是‘反应更强烈’,也许会带来危险,而不是能应用起来。

    其实核裂变装置的功率,一直都不是问题,就比如大型的核电站,机组装置的功率都是非常高的,足够支持大型航母运转,只不过是‘丰度’太低,而‘丰度’能直接影响到动力原料的使用、更换年限。

    以最常用的铀举例来说,‘丰度’,可以理解为铀235‘浓度’。

    毫无疑问。

    同样重量的核裂变原料,保护你的浓度越高,能释放的能量就越多,固定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能支持的反应时间就越长。

    如果换做是燃油汽车,更加高效、燃烧充分的汽油,当然能支持汽车拥有更高的行驶里程。

    核裂变原料的‘丰度’,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

    但是,丰度高也就意味着,单位体积的反应会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如何控制住反应,控制住释放的巨大能量,才是最大的技术障碍。

    比如,原子弹。

    原子弹内部的裂变原料,丰度能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爆炸后短时间就释放大量能量,但显然原子弹爆炸后的能量,是不能人为控制并转化为动力的。

    简单总结就是,原料丰度低,同样体积的原料,核裂变持续时间短,核反应装置的寿命就短。

    丰度高,不容易控制。

    现在核所团队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空间阻隔的条件下,核反应变得更充分,也就是提供的功率更高,但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功率高变得不容易控制,反倒让核反应装置本身,容易发生泄露风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