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您老的经验丰富,但我更相信赵奕-《规则系学霸》


    第(2/3)页

    赵奕像是个领导在交代工作,“所以现在,你的工作就是研究一下,研究金属合金的实验室,都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备,把基础的设备买够、买足,大型、高端的设备以后再考虑。”

    “你先列个清单,可以找学校后勤的专业采购帮忙,速度要快!”

    “还有,招人!”

    “实验室不能只有你自己,还要其他辅助人员,另外,和学校说一下,再招一个材料学的博士进实验室,不需要有什么成果,有科研能力就可以了。”

    赵奕连续交代了一大堆工作。

    沈丙河一边认真地听着,后来干脆找了个本子记录下来,他真是听得心潮澎湃,还感觉非常的激动。

    去年签约燕华大学的时候,他就知道材料学刚起步,就只有他一个副教授,最多也就带带研究生,连一个小实验室都没有,因为学校的待遇吸引人,他才决定签约加入进来,想的就是努力做理论研究,争取拿出点成果,让学校能考虑投资建个小实验室。

    现在时间过了不到一年,他连一个学生都没带过,就直接用了专业的实验室、操作间,甚至他还当上了实验室的主任?

    实验室买设备都让他直接列清单,差不多等于就是说‘钱随便花’。

    沈丙河只感慨人生际遇很难想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的听,把事情都记录下来并努力做好。

    另一边,航空航天的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教授级别的人都知道,张洪涛申请了涡轮叶片的项目。

    虽然项目是保密性质的,但因为涡轮叶片研发的难度,保密不保密其实意义不大,比如,外界都知道科学院和航空所研发出了dd5和dd6,连两种材料的性质都知道,也根本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知道基本信息也没用,关键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人对项目都是不看好的,他们都是材料学的专家,知道涡轮叶片的研发难度,但是他们还是羡慕张洪涛能申请下来,换做是他们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研发经费只有五百万,相对于项目本身来说,经费真是少的可怜,但申请下来项目,也不一定要做出来,类似的大项目,只要有一点成果,就足够交差了。

    张洪涛是以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的名义申请的,他是主要的研究人员,但还是能拉其他人一起做研发的,好几个材料学教授,也申请参与加入到研发中,但都被委婉的拒绝了。

    倒不是其他人水平不够,主要项目是赵奕的提议,赵奕没有点头同意的情况下,张洪涛不想拉其他人参与进来。

    但是有一个人是例外。

    王志芳。

    王志芳是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的顶梁柱,还是工程院的院士,他可以说是张洪涛的半个师傅,从事过很多的国家级合金材料项目研发,对重大的合金材料项目也很感兴趣。

    当听说张洪涛申请下来以后,王志芳也感到非常的意外,但也感兴趣的问了一句,“咱们实验室的都能参加吧?能不能算我一个?”

    “您来,当然行,欢迎啊!”

    张洪涛直接同意了。

    王志芳的研发经验丰富,做项目的经验也很丰富,确定参与到项目中后,有些话就能直接说了,“洪涛啊,这个项目太大了,科学院、航空所都没做出来,咱们也很难,而且经费不够,所以咱们也不能好高骛远,别想着一口气做出来,而是慢慢做,一点点的来。”

    “只要能有成果,上面肯定会持续给予支持,反倒是想一口气吃个胖子,经费花完了,成果做不出来,就都没有了。”

    王志芳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张洪涛听着不断的点头,也迫不及待的找赵奕,问问做研发的方向问题。

    虽然王志芳说的是经验之谈,但他也是真想做出成绩的,慢慢来做消耗个几年甚至更多时间,还不如专心做甲板钢材的项目,毕竟那个项目是属于他的,而涡轮叶片的研究来说,时间根本就不等人。

    如果等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首航的航空材料研究院有了成果,研究出高端的涡轮叶片,他们研发的意义就大大降低了。

    两天后。

    在忙完了申请到项目的初期工作后,张洪涛就找到赵奕正式谈研发方向问题。

    之前两人只是简单的谈过,国内涡轮叶片的技术现状,后来就谈到申请项目的问题,申请报告上都是按照各自的想法写的。

    两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张洪涛说着自己的想法,“我看好dd5的前景,    dd5是dd8、dd26、dd26c结合的产物,具有更好的耐高温特性,只要对材料进行加强……”

    “dd6是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的成果,航空材料研究院最先研发涡轮叶片材料的机构,dd2、dd3、dd4都是他们的,但就技术进步来说并不大……”

    “所以我们以dd5为基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