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声呵呵,明显就是从李靖的牙缝缝中生生给挤出来的。 就像他李某人,告诉程三郎,让他带领那五百火枪骑兵在外围,保全自己之余,牵制一下那七八万高句丽兵马。 结果他怎么做的?生生从一个不论是在李靖,又或者是高延寿看来,都顶天也就是个不起眼的匪兵甲乙丙级别地群众演员。 成功的压制了大唐军神以及过万武贲,还有那七八万的高句丽兵马闪耀登场,成为这一出大戏中最亮眼的那个崽。 重要的是,程三郎之前的各种流言蜚语,得益于那大唐汉唐商行那遍布大唐以及周边诸国的商铺。 以及缺乏通俗消遣类文学作品这种精神食粮的时代,程三郎系列演义丛书获得了国内外的看客、听者的一致好评。 所以,许多的高句丽人都对此有所耳闻,可是大伙都觉得也就是吹牛逼,没把他当真。 可是当这一回,亲自经历,活生生地感受了一把程三郎的可怕与邪恶之后。 这七八万降卒们已然无比确定的相信,关于程三郎的那些传奇故事可不仅仅只是春秋笔法,而是真实的。 五百人就能够压制双方近十万大军,随手信香一燃,一炮之威就足以天地色变的本事,真可谓是恒古未闻。 所以,还有谁敢不不信?反正这几日,那些看押这帮子高句丽降将降卒的大唐将士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程三郎的各种越来越夸张的流言蜚语。 甚至还有人主动向大唐将士打听,关于程三郎一个人在高原之上化身身高百丈,三头六臂的魔神口吐天雷,把数万吐蕃兵马轰碎成渣的流言是否真实。 总之一句话,有程三郎这个在这帮高句丽降座畏之如鬼神的妖蛾子坐镇,所能够起到的震摄效果怕是比你留几万兵马都更有效果。 毕竟他可是靠着五百火枪骑兵,就压制住了那唐、高两国近十万大军。 总而言之,陛下的这个决定,的确把程三郎这小子安置于此,才会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大的人选。 李世民抚着长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李老爱卿也觉得这小子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的确觉得,除了他程三郎外,其余人等,便是老夫想要坐镇于此,都要大为头疼……” 李靖说的是实话,打仗,他自认不输于人,可是怎么看守好这十万名战俘,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