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身为大唐亲王,怎么可以滞于青州,不好好的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为百姓解难,为朝廷分忧。” “明白了,把贤弟你这番话挤挤水份,再去掉那些艺术加工的东西。 意思就是你小子想现在就快马加鞭的蹿去登州浪。” 面对着老奸巨滑,洞察人心的处弼兄,李恪贱兮兮地一笑,然后一副很理直气壮地道。 “这只是处弼兄你的一面之辞,小弟我是肯定不会承认的。” 程处弼白眼一翻,懒得搭理这个贱人,开始考虑起了正经事,这份功劳,该给谁来蹭? 仅仅过去了两天,大部队这才刚刚进入到了山东地界,一干勋贵纨绔子弟,与李恪这位齐王殿下一起,带着护卫就连滚带爬地朝着那登州直奔而去。 而李绩这位大唐青州大都督府长史,只能黑着脸,甚是不乐意地带领着大部队继续吭哧吭哧地朝着青州大都督府治所前进。 不过,那帮子勋贵纨绔子弟这么一消失,李名将对于这只大部队的指挥自然也方便了许多,毕竟现如今就是他李老汉的一言堂了。 ##### 山东海盐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鲁北滨海区域可谓我国最早的海盐生产地,古文献记载的“宿沙氏”。 就是炎黄时期在鲁北沿海“煮海为盐”的部落,历代被奉为产盐行业的老祖宗。 程处弼记得自己看过的一个资料,说的是山东盐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其中山东潍坊、东营、滨州等鲁北滨海区域生产的海盐产量,占到了后世全国海盐总产量的七成以上。 看看,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以后世的人口数量来计算。也就是说,单凭山东之地沿海的海盐产量。 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大唐,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食盐。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不论是北边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还是那一海之隔的倭国,都从大唐大量的进口食盐。 嗯,这绝对不是瞎鸡儿胡扯,而是有史实根据的。 倭国莫要看他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这样的海洋国家一般是不会食盐贵乏的。可倭国却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