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战略方向-《诸天之我是沙悟净》


    第(1/3)页

    刘备军占据南阳后,无意继续继续进攻,曹操收回了合肥等地,也没了继续用兵的心思,孙权则是想打也打不过,只能憋屈的继续固守自己的地盘,什么便宜也没占到。

    三方都安稳下来,各自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

    而在进入休养生息状态后,骆天明虽然没被剥夺兵权,可他却自己给自己放假了。

    在不打仗的时候,军队也不能闲着,各种训练都必须得跟上,骆天明这个全军总指挥本该很忙,可他却把事情都扔给别人,自己跑去钓鱼了。

    虽然刘备是个很大度的主君,但该表态的时候也必须表态,否则万一发生误会,以后就不好相处了。

    但其他人都忙的要死,连刘备这个主君都整天废寝忘食,岂能让骆天明如此悠闲?

    问题在于,每次刘备给他分配了任务,他总是将任务转嫁给手下人,自己依然过的悠闲自在。

    诸葛亮做事,有个人尽皆知的特点,就是事必躬亲。

    不是他喜欢把所有事都揽在自己手里,而是刘备一开始根基浅薄,实在是没有得用的人手,可事情又太多,只能是抓过来一个人就用,自然免不了下面的人良莠不齐。

    为了不耽误大事,诸葛亮只能事必躬亲,以免出了岔子。

    可在骆天明手下,基本上见不到这种情况,不敢说每一个人都很精干,但至少很少出错。

    这让刘备和诸葛亮都很感兴趣,了解了一下发现,原来骆天明对手下人都经过考核,然后再量才录用。

    而考核的方式也很特别,不考什么经史子集,也不考诗词歌赋,而是考较最务实的军略政务。

    并且不玩儿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直接用实际发生过的经典案例让他们处理,就能非常直观的鉴别出可用的人才。

    刘备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弄明白之后,先是大喜,然后又忧心忡忡。

    骆天明选拔人才的办法好不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