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功亏一篑-《诸天之我是沙悟净》


    第(1/3)页

    先不要订阅,稍后修改。

    先不要订阅,稍后修改。

    只不过相处下来才知道,范仲淹也不是省油的灯。

    范仲淹虽然名声很好,可他也有文人固有的执拗,什么事都想插上一手,总觉得自己熟读兵书,指挥作战也就没问题。

    闹的骆天明没办法,只好亲自带着他去了解军队的实际状况。

    至于指挥大军、制定作战计划,都交给穆桂英了。

    西征军的主帅名义上是骆天明,实际上是穆桂英,谁让穆桂英的指挥能力比骆天明强呢。

    在大方向的战略上,以范仲淹的智商,还真没什么问题,他读的那些兵书,真的能让他成为战略大家。

    别看骆天明是将门出身,在这个方面还真未必比范仲淹强,也就没什么可教他的。

    但范仲淹的弱点在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恰好这方面是骆天明最擅长的,教他就没问题了。

    比如一支军队在行军途中要经过一道桥,这道桥能容两辆马车并行,那么一千人想要通过需要多少时间?一万人要想通过又要多少时间?

    这可不是简单的十倍差距而已,当人数十倍增加后,需要的后勤补给、配给的驮马牛车、运送补给的民夫、桥梁的承重能力等等等等,都需要考虑到,通过的时间可能是二十倍,甚至三十倍。

    再比如,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对士气的依赖非常大。当士卒士气高昂时,能以少胜多,能在困境中反败为胜;可当士气低落时,则是怎么打怎么输,甚至望风而逃。

    而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很多,大到赏罚不公,小到一句叱骂,都有可能让士气大跌。

    尤其是范仲淹的文人身份,和武人格格不入,同样的一句叱骂,武人来骂就什么事都没有,或许底层的兵卒还觉得亲切。可要是文人来骂,很可能会让底层士卒怀恨于心,到了战场上就给你玩儿阴的,把你给卖了。

    总之,骆天明带着范仲淹见识了太多兵书上不会记载的东西,让这位名臣知道,带兵打仗不是那么容易的。

    见识的多了,范仲淹才知道自己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不敢再自以为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