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月二十五的时候,一直没有回应的祝媒婆终于上了门。 于氏、郭氏一见,赶紧就把人给捧进屋摆点心和茶水招待。 眼瞅见祝媒婆吃完一块桃酥,然后又喝了热姜茶,于氏才问正题:“老嫂子,你今儿来,可是有好消息了” “嗯,”祝媒婆拿帕子擦了嘴,极高兴道:“自年前你托了我,我就一直挂心你孙子的大事儿。” “这些日子我把这村前村后都寻过了一遍。终于啊,我在离咱们村四十里的地方,寻到一个合适姑娘。” “姑娘今年十三岁,比你家贵雨大一岁。这姑娘是家中长女,故打小就会洗衣做饭打草喂猪。” “正合你家要求。” 于氏听着人倒是合适,但却不满意这姑娘娘家太远帮衬不到自家,便委婉叹道:“这姑娘合适是合适,就是娘家离咱们村四十里,这有点远啊!” 都是几十年的交情了,满囤、满仓、满园以及李杏花的媒当初就都是祝媒婆给做的。 当下祝媒婆也不闪躲,直接压低声音道:“李家妹子,我也和你说实话。” “这姑娘我亲眼瞧过,人样貌都好。” “就一样,没娘。” “她娘在生孩子的时候血崩,一尸两命,没了!” “现她家里的娘愿意把她远嫁,方才寻到我这儿。” “不然,她自个儿村就能嫁!” 于氏听了这话,心里很不受用。贵雨可是她的大孙子,说个没娘的媳妇,算怎么回事? 但媒人不能得罪,于氏只能忍耐问道:“难道就没旁的人家了” 祝媒婆一听就知道于氏不愿意,当下也是摇头:“李家妹子,你是在家不知道。” “往年,咱们村想要能干的媳妇,只管往后村寻,就行。” “现在啊,这行情全变了。” “现在,这离城越远的地方,山就越多。而山越多,这枸杞就越多。” “所以,现今这越近山的人家就越发财,连带的,这娶媳妇嫁闺女的行情都变了。” “前面大刘村,你知道吧?” “有一户人家请我,让我给她家女儿在咱们村说亲,要求就一个。” “分家能有一个山头的枸杞。” “李家妹子你看,这几十年来,我都是把咱们村的人使劲地往大刘村嫁。” “谁能想到,现在会倒过来呢?” 祝媒婆摊手。说实话,她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以致近三个月,她没能保成一桩媒。故而这一个年,她都带着儿媳妇,让儿子架着牛车在外面跑着探消息。 一旁的郭氏听了这话,整个人都呆住了––大刘村的闺女要往他们村嫁而媒婆,却要给她的长子说个没娘的姑娘。 她家去岁明明那么剩钱,还在城里置了宅子,她儿子现今也都在城里念,咋孩子的亲事就落到了这个地步?和孩子他大伯一样境地了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