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争粮打井(1)-《贞观皇储李承乾》
第(2/3)页
李恪听房玄龄这么说,眼前一亮,随即起身言道:“父皇,所谓小人难养就是说现在的那些流民。
请父皇下旨,儿臣愿意带兵前去弹压这些乱民。杀几个带头的闹事他们就也散了。”
李世民听后皱着眉头,这个三小子脑袋被门挤了,天子不德才会有天灾降临。
关中遭遇这样的灾祸,为君者首先就该反躬自省,现在去派兵弹压那些百姓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这不是让朕更加失德于民吗?在加上前些日子的日蚀已经流言四起了。
看到父皇在瞪自己了,李恪尴尬的坐了回去。
就在这时候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杜如晦说话了。
“陛下,古时候大禹治水,就是用堵疏兼施的法子。现在的灾民就如同洪水,陛下下旨封锁潼关就是堵。
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疏,钱贱米贵是灾年的常态。
臣以为如果能将赏前换成赏粮,三十五担粮食一口井,那百姓的就会积极的相应朝廷号召,安心的打井修渠来抵抗天灾了。”
杜如晦的话立刻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
“陛下,如果是这样,那么关中势必会水井遍地,百姓们的心就会稳点下来,那时候潼关关前的灾民自然也就散去了。”
就在李世民准备排板的时候,岑文本一脸担忧的说道:“臣以为这是很难办倒的,户部去南方采购粮食的官员刚刚出发,等到他们筹措到一定的粮食还不知道要多久呢。
再说军队就不吃了吗?要知道在北边咱们可还有几十万人呢。”
岑文本说完后,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李承乾从袖子里抽出了一份奏本呈给了双手握的发青的李世民。
“父皇,儿臣连夜命长孙换去渭南的储备库的调取那里账目。现在还有二十万担可以用来赈灾。
岑大人说的没错,南方的粮食多数都用于边境的军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赈济那些灾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