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孙思邈的报复-《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3)页

    五,三八价格,农末俱利。

    六,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七,薄利多销。

    就这七条而已,想想后世的形象代言人、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这些还真只是经商中的基础。

    “富可敌国”一直以来都是伪命题,最出名的就是沈万三,钱再多能跟钢刀对抗?当皇帝不讲理的时候,只需要一个“莫须有”就能铲除一切后患,顺便把这家伙的财产取走八分充国库,二分散财于民,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不过像沈万三这样不知道进退的人,终究是少数,或者说,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也是少数。对于更多非家族的商人而言,基本上只要家产积累过多,就会主动分家,免受猜忌了。分家以后,想要复合有多艰难,根本不用说。

    所以,皇帝的担忧,明显是一时生出的警惕而已。

    不过,大家族和勋贵提防一下,李承乾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父皇说的是,可是,儿臣在给他们许下子孙可为官的事情同时,也跟他们强调了律法的威严。这么说吧,新商律关于偷税漏税的处罚,将会森严到极点,最大罪责,甚至有可能斩首。父皇,您觉得这样高悬着利剑,会有效果吧。再说,儿臣觉得,商律的制定,不应该像之前的律法那样一定多少年,而是随时可以变动。只要及时的亡羊补牢,给商人一个机会,也不无损失啊。”

    斩首,死刑。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在刑罚已经被大量废弃的贞观时期,已经很了不得了。因为大唐的死刑现在只有两种:斩和绞。一个砍头不留全尸,一个能留下全尸。

    “难说啊,为了不切实际的追逐抛弃性命的大有人在啊!不过,暂时先按照你说的这样吧。不过咱们可说好,要是真的出现了富可敌国的人物,朝臣因此而弹劾你,朕可不帮你。”

    笑了笑,李承乾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严肃的谈话到此也就结束了,长孙出现的永远是那么的准确。

    一壶热茶倒给皇帝,再把茶杯放到李承乾面前,长孙这才坐在皇帝身边说:“难得您一路顺流而下,匆忙间赶到了登州,兕子这丫头还没有取名,您是当父皇的,就给她取一个小名和名字吧。”

    按理说,取小名也应该是当父亲的权力,可是听到长孙的话,李世民却皱了皱眉,说:“小名就叫兕子,挺好,朕看这个丫头身子瘦弱,又是不足月就出世的,有个壮实点的名字就挺好,至于名字嘛...”

    皇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就叫明达吧!”

    长孙在一边连连拍手:“明达好,佛教中,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陛下为公主取这个名字,是希望这丫头聪慧伶俐。有佛祖的庇护在,也能让这个丫头平安长大。”

    都说夫妻一心,听了长孙的话,李世民哈哈大笑。他的本意就是这样,这种心贴心的感觉,可不是那些年轻的妃子,或者别的嫔妃能够给他的。

    办公桌对面,李承乾偷偷撇撇嘴。兕子是在月光照在大殿之前的那一刻出生的,叫李明月也比明达好听啊,这个名字怎么听怎么像是男孩子的名字。

    不过,给兕子取名字是李世民的特权,不容他人染指。哪怕他这个当哥哥的,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说起兕子了,李世民又转头看向李承乾,皱眉道:“说起兕子,小子,你离开长安的时候,可是把太子妃苏氏、侧妃阿史那什么的还有那个良娣一起带出来的。如今李恪都有孩子了,你这个当太子的竟然还没有孩子。皇家无私事,已经有大臣上书询问东宫的事情了,不是朕说你,孙思邈那个老杂毛让你十八岁再破身,你就一定要遵守?”

    “老....老杂毛....”

    李承乾很想笑,却忽然觉得笑出来很是失礼,只能憋着。这样憋笑,没一会儿肚子就疼起来了。

    至于一边的皇后,早就尴尬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