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皇帝嗝屁了?-《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3)页

    自动东突厥覆灭以后,特别是火药武器横空出世以后,至少明面上,大唐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了。能够迎娶大唐的公主,对周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荣誉。薛延陀、突厥、吐蕃,都提起了迎娶公主的想法。而高丽这样的小国自知资格不够,有阿史那雪的事情在前,纷纷请求大唐皇室能够纳取他们的公主。

    虽说现在市面上盛传高丽的婢女最是温柔体贴,相貌跟中原差别不大,是采买的最佳选择,可是李承乾还是有些敬谢不敏。不仅是高丽,所有的小国都被他拒绝了。

    太子不愿意要,别的王爷更是不敢要。娶敌国公主,清白的也会变混浊。本来都在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抓住把柄,娶一个外国公主,跟直接戴上“通敌”的帽子有什么区别?

    如果没有吐谷浑事件,李世民还是很希望能够跟这些国家联姻的,因为至少明面上能够暂时让边境保持平和。但是经过这次的事情,特别是被太子隐喻的揶揄后,他就觉得联姻也是肉包子打狗,纯粹是有去无回。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些联姻的请求,用的借口,正是李承乾开创的“宗室女....而嫡亲公主....”大丶法。

    虽然吐谷浑的礼物很寒酸,但皇帝却答应了,不过给出的条件就是慕容尊王要亲自入朝来迎亲。

    可能是怕儿子也一去不返,慕容伏允拒绝了皇帝的提议,改为请求唐国太子迎娶自己的女儿。

    当然,这个要求也被拒绝了。

    大唐和吐谷浑的使节来来往往,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四月末。

    当吐谷浑的使节带着“太子拒绝和亲”消息离开后,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以来,如果联姻的请求都答应的话,恐怕他已经有一百多个异族的良娣了。

    “殿下,您干嘛全都拒绝啊,答应一两个也是好的。妾身进宫给母后请安的时候,总是被母后说教,您是自己不愿意纳良娣,可是搞得好像妾身这个太子妃是个妒妇一样。”

    哪怕是苏媛,也只敢在李承乾的桌面上没有奏折的时候,才敢靠近。

    如果此时有言官看到此时书房里的一幕,一定会怒发冲冠。因为太子妃竟然坐在太子的书桌上,比太子还高出了一头。

    苏媛这样的行为自然是李承乾纵容出来的,在这些行为上,李承乾总是会鼓励苏媛这么干。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虽说是形容夫妻和谐的词语,可是在李承乾看来,都是贬义词。都特娘的成了统属关系和邻里关系了,算得上夫妻?

    从椅子上坐起来,也坐到书桌上,李承乾伸手揽住苏媛的肩膀,笑道:“母后其实就是想让东宫多纳点良娣,等我岁数够的时候,好早点给她生个孙子。这不,在我这攻略不了,只能在你这里施加压力了。你放心,母后这不是在责备你。下次要是还说你,你听着就好,不用当真。”

    苏媛嘻嘻一笑,也伸手揽住了李承乾的胳膊。这样的行为,俩人像哥们,多过像太子和太子妃。

    书桌很大,再加上没有奏折一类的东西,镇纸也在另一边的角落,看着宽阔的办公桌,李承乾的脑海里不由自主的出现了一些岛国动作片的情节。赶紧把这样的念头掐断,很明显,这样的行为他接受得了,苏媛也受不住。别看她现在挺放的开的,实际精神上还是很传统保守的。

    伸手抚住苏媛的侧脸,已经经过很多次的苏媛,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明明应该习惯了,可还是红了脸。

    就在李承乾想要办点令人快乐的事情时,房门却被人撞开了。

    苏媛惨叫一声,就躲到了桌子底下。

    “张赟,老子不是告诉过你,进来前先敲门嘛!”

    怒气冲冲的转过头,却见张赟面有忧色的站在外面,闯进门的,却是一个全副武装,犹如铁塔,甚至连面甲都放下的人。

    不可能是刺客,李承乾很清楚,东宫的防卫可不只是宫门口那简单的一处。要知道,亲率除了几百人被派到各地监督火药武器训练以外,剩下的可都在宫中,所谓的轮换,实际上是宫外和宫内的轮换而已。

    东宫内,哪怕宫女们换衣服的地方,没准儿屋顶都有一个隐藏着的亲率成员。这样的防卫下,要是有人能闯进东宫书房,那这人不是钢铁侠,就是史蒂夫。

    来人摘下头盔和面甲,赫然是尉迟恭!

    尉迟恭全身甲胄的出现,把李承乾吓了一跳,赶紧从桌子上跳下来,问:“尉迟将军,何事让您直冲东宫书房?”

    尉迟恭单膝跪地道:“殿下,陛下突然病重,皇后娘娘下了懿旨,召集微臣等人入宫,如今左武卫右武卫已经控制了长安的城防,凡在京文臣武将及有爵者,已经召入皇宫,金吾卫全部召集,守卫皇城,请殿下叫齐亲率,随微臣入宫!”

    听尉迟恭这么说,李承乾当即就傻眼了。

    控制长安城防?全勋贵召入皇宫?金吾卫齐召?太子入宫?

    特娘的,这是皇帝要龙驭宾天的节奏啊!

    不是,皇帝前两天才来东宫混了一顿牛排,吃了足足有三四斤才滚蛋的,怎么就突然病重了?

    尉迟恭的话,李承乾不得不信。事实上,别看尉迟恭不显山不露水的,他才是皇帝最亲信的人。当初,厮杀进入后宫,逼迫李渊禅位的也是他。如果说皇帝对这样的事情做出了什么安排,尉迟恭毫无疑问是最佳的托孤大臣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