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感动死了?-《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3)页

    将鲤鱼丢进鱼篓里,李世民无所谓道:“也不是,到底忌讳了一段时间,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呵呵,朕也算是钓了一个大家伙,想想吃法,今晚咱们就吃它了。”

    说起吃,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就说:“那就吃水煮鱼吧,虽然茱萸的味道还是差了点儿,但是应该也不会太差劲。”

    李世民点点头,就准备往回走了。

    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册子,交到了皇帝的手里。

    “这是什么?”

    翻看了一下,李世民才发现是这段时间以来,朝廷各种大事的记录。

    “这些都是儿臣监国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父皇快速了解这些事情是有帮助的。”

    李世民点点头,将册子递给李涧,要他好好保管。

    “朕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做得不错,不管是房玄龄还是高士廉,就连魏征,对你都赞不绝口。能主持大局不出问题,说明你执政的能力还是不差的。只是可惜啊,朕的身体,再撑三四十年应该没问题,你想继位,恐怕要等到中年啊!”

    听到皇帝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李承乾毫不犹豫的说:“能在您的庇护下,儿臣乐意之至。莫说是人到中年,要是头发花白的时候,您还在,才是儿臣的福分!”

    李世民神秘的一笑:“算你有孝心。”

    对话完毕,父子二人继续往前走,明明微风吹拂着,很凉爽,李承乾还是觉得自己的后背湿了。

    夭寿了,好好的干啥问这么个问题,吓死老子了!

    持续了六七年的温馨,差点让李承乾忘记了这位皇帝的本性。他背负着骂名,用血腥的手段夺来的皇位,自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造他的反的人还少了?哪个得了好下场?就算是原本历史中的自己,不也从一个太子变成了国公,最后下葬的时候,还是用国公之礼下葬的?

    长吸一口气,李承乾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还是少往朝堂那边掺和,如果可能,连观政的程序都想办法省略掉。对现在的自己而言,过早的掺和到朝堂的烂摊子里面,是祸非福啊。就像皇帝老爹说的那样,自己还真是一个天然的背黑锅人选。

    过行宫而不入,过学院而不入,就在李承乾迷惑的时候,才发现皇帝走进了医学院。

    现在老道士的医学院,自开了门户,总是会有乡民或者勋贵慕名而来。被老道士强行加建的三层住院楼,现在人满为患,工部的工匠就像驴子一样的正在加紧建设第二、第三两座住院楼。

    住院楼一层,自然是勋贵们才能享受的。虽然答应了搞特殊待遇,但是回过头来,却在勋贵的诊金上下了死手。区别待遇明明是不对的,可是没人觉得不应该,勋贵们觉得自己多花钱换待遇不亏,还认为老道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劫富济贫,应该支持才是,哪怕自己是被劫的一方。

    皇帝的到来,让好多人都坐不住了,不管是良于行的还是不良于行的,都挣扎着到门口行礼。

    没有跟这些人多纠缠,皇帝直接进了最里面的病房。

    这里的病房门外,汇聚了一大堆的人,今天跟太子一起出京迎接皇帝的,基本上都到了。只是,每个人脸上都没有笑意,而是一脸的凝重。

    看到病房上“危”的字样,李承乾才想起来这里面的应该是张公瑾。

    他本来就病重,当初还是自己勒令他不用再上朝,到医学院来看病的。

    只是,怎么就突然转到病危病房了?难道老孙的手段,都没法治好他?

    正想着,孙思邈恰好从门里走了出来,随行的张大象、张公瑾的长子,执礼甚恭。

    见到皇帝,孙思邈只是拱了拱手,就算是见礼完毕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询问道:“孙神医,弘慎的病情如何?”

    孙思邈也叹了一口气:“太晚了,他的病症最早能追溯到十几年前,本来不是要人命的毛病,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好好休养过,再加上当年在草原一阵苦熬,算是彻底诱发了病症的积累。现如今,就算是老道,也有心无力了。最多,让他这段时间能好受一点。”

    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宣判死刑了。如果是别的医生这么说,没准儿还有一线生机,孙思邈这么说了,李承乾都觉得后世的什么三甲医院都够呛有办法。

    见皇帝前来探病,张大象并没有躬身,而是跪地行礼。他知道,在父亲最后的这段时间里,皇帝能降尊屈贵的到病房来探病,已经给足了张家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