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月球工程(2合1)-《电影黑科技》


    第(2/3)页

    一面国旗,此时却化为一道三十八万公里的桥梁,连接起了地球与月球。

    无数国人看着这一幕热泪盈眶,甚至泪流如注。

    哪怕是国外的观众,此时也只能羡慕地看着国内的国旗在月球上缓缓升起,也许心里还在幻想着自己国家的旗帜什么时候也能像今天这样,在遥远的太空中由自己的宇航员举行升旗仪式……

    很快,简陋但是隆重的升旗仪式完结。

    鲁学名和蒋珊开始了接下来的任务——

    建设月球基地,完成月球基地的奠基工作。

    他们需要从货舱里取出转运车,然后把物品推出,然后再把它们展开,运输到相应的位置。

    不需要做什么体力活。

    现在运送上来的东西都是自动化的操作。

    他们只需要把位置放对,然后按下设备的开关就可以。

    这次运送上来的物品,主要包括能源、生存、维修、实验四个大类。

    能源类当然是等离子电池和反应器以及太阳能板,而生存方面的物资则主要是一个可充气气囊基地,这东西类似于《火星救援》中的火星基地,主体结构是钢材,外面再用一层弹性材料把它包裹起来。

    只要给这东西充好气,调整好里面的气压,就可以作为宇航员在月面上的临时基地使用了。

    维修方面则是带上来一些月面机械检修维护需要用到的器材和新零件。

    剩下的实验不必多说,从混凝土到钢材,再到基地板材,理想中用来建造基地的各种类建筑材料都被带了上来,就为了测试它们在月球上的实地变化。

    不过这些东西虽然多,但其实还只是第一批物资而已。

    国内在月球基地上的野心十分大。

    其他国家哪怕有心要建造基地,第一步想的也是先造个临时的,也就是气囊基地再加上其他设施这一类型的,等情况稳定过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再考虑永久基地的建设。

    已经拥有了藏羚羊的国内不满足于此。

    国内的月球开发计划实施的是快步勇进战略,临时的基地真的只作过渡使用。

    在临时基地投入使用后的最多半年,国内就要通过大运力的藏羚羊在月面上建造起第一座混凝土基地。

    这座基地的面积不需要太大,但是要保障至少十名宇航员的生活,同时以基地为中心,同步建设周围的工业实验设施。

    在这座小基地建造完成之后,就可以抽出身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一个小基地……

    就这样多点开花,连片成面,拿下月球上的一片实控面积。

    接着再在这些星罗分布的基地中间建设建设轨道交通网络,天上的卫星系统也不能落下,还有地面的基站网络服务。

    如果从月尘里取水的技术实现顺利的话,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在月球上制造一条输水网络,实现细致的功能分区,建造月球城市……

    针对月球开发,何伟他们已经立下了许多个周密的计划备用。

    反正他们有足够的太空运力,就是任性。

    现在正是给接下来所有计划奠基的时候。

    鲁学名和蒋珊就在摄像头的跟踪下,做着一项又一项任务。

    一件件指定的物品被他们转运到对应的地点,有的是工具箱,有的是建筑材料,他们甚至还在机器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混凝土的搅拌作业。

    成功在月球上制造了属于人类的混凝土。

    当然,这次带上来的混凝土数量无法使用,只能用来进行实地测试。

    但是这样的月球手工,还是让地球上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乃至浮想联翩。

    在许多人的畅想下,再加上之前官方对于太空计划的披露,大家都知道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月球基地,恐怕就在不久之后的将来了。

    许多国外的观众看着鲁学名两人开心做着月球手工,反而感觉嘴巴里酸酸的。

    “这样的成就什么也不起的,就是等着大气等离子推进技术而已,如果我们国家也能有这样的技术,只需要一艘飞船就可以完成永久基地的建造。”

    “如果我们国家也能出现一个陈,我们现在已经登陆火星了!”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人类中出现了陈,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幸运的,只有他才可以担负起人类的未来……”

    在一片羡慕嫉妒恨的声音中,陈神的粉丝很快出现,然后就是几套熟练至极的话术——“科无界,他是人类希望”“最年轻的科学之星”“当今世上最顶尖科学家”……

    不是饭圈,胜似饭圈,尤其是发这些话的人往往都拥有高学历,或者年轻的年纪,更让人意识到陈神的声望现在在地球上已经无法再阻挡了。

    哪怕是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酋长可能没有听过爱因斯坦,但是一定听过陈神的大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