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迎接灾民-《南明大丈夫》


    第(2/3)页

    巡抚高名蘅同周王眷属亦被困在城头七天七夜,官军木筏小船到开封城,以木筏救人,数十万开封百姓,仅仅周王等两万人得脱,余者尽没于河水中。

    开封失陷,巡抚高名蘅乘舟溃走,皇帝看在他三守汴梁的份上,并未重罚,但高名蘅见开封惨状,内心愧疚,不久便以病请辞,回归故里。

    如果按着历史走向,高名蘅辞官后回到山东沂州,不久清军第六次入寇关内,清军打破沂州,高名蘅夫妇二人都自杀殉节,大明朝又失一员干臣。

    高义欢和高祖荣会同数万闯军被困在高地上,几日之后,从决口奔腾而出的河水,终于找到了出口,灌入睢水、涡河等淮河支流,向南冲入淮河,大水才逐渐消退。

    此时河水虽然减退,但整个开封府被淹没数县,良田都被河水淹没,地面一片泥泞,大梁成了一块鸡肋之地。

    李自成见开封城内积水,短时间不会退去,女子、财帛、统统被水淹没,已然无利可图,他又听闻孙传庭将要出关,随拔营西去。

    自那日李岩抢出营帐后,高义欢便没有再见过李岩,不知道李岩被困在哪块高地。

    这时闯军要西去打粮,迎战孙传庭,高祖荣也要随行,但高义欢并不打算继续跟着闯军。

    “爹,这次李自成杀人不可计数,残暴异常,我看其不过黄巢、赤眉之流,终究成不了大事。”高地上的闯军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西去,高义欢与高祖荣站在一边,看左右的人都在忙碌,没有注意到他们,于是低声说道。

    高祖荣听见高义欢直呼李自成的名讳,脸上并没有露出惊讶之色,他叹了口气,“图大事者,当以人为本,发心要正,李自成心怀不仁,发心不正,确实没有人主之相。”

    乱世仁不仁道是不太重要,但发心正却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们总得有个一身正气的目标和正气凛然的口号,李岩给李自成想了口号,不过李自成却似乎只是利用李岩和他所提的口号,并没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

    人都有恻隐之心,何况高祖荣还是河南人,对于河南自有一份乡土之情,李自成这次决河,祸害整个豫东数百里之地,也让高祖荣心里十分愤恨。

    这时高祖荣抬头看了高义欢一眼,忽然开口问道:“儿啊,你既然觉得李自成不过黄巢、赤眉,难成大事,心里可是有什么打算?”

    高义欢还没机会给高祖荣提他的想法,他听高祖荣的话,似乎已经是让他另谋出路了,他目光忽然深邃起来,毅然道:“爹,我准备回鹿邑去,把自己的实力发展起来,李自成救不了河南,我来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