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实,不止杨小蜜生气,公司其它几个女演员也觉得不忿… 凭什么要用柳亦非? 资源就这么多,给她了,那我们呢? 虽然不知道《那些年》的成色如何,但是编剧是沈梦溪! 出品方、制片方都是自己公司… 为毛不用自己人? 老蔡就问过李依萍… 老蔡跟柳亦非的关系… 这么说吧,柳施施的《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在娱乐报纸上宣传时,就是打着“小柳亦非”的旗号,甚至自家出的射雕官方画册,介绍柳施施都打上‘北舞毕业,被媒体喻为柳亦非接班人。’ 大概就是得不到,一直心念… 所以,听说了《那些年》副本的消息,第一时间打电话问了李依萍,后者跟她说‘沈总准备做一系列类型片,你也知道开荒阶段,需要名气大一点的明星帮忙,所以,《画皮》找了赵巴菲加上周讯,《那些年》则找了柳亦非,《画皮》之后,梦溪准备围绕着画皮电影的世界观,再做几部类似的电影,用到的都是我们自己旗下的演员;《那些年》也一样…’ 这个事,当然是真的! 沈梦溪确实要多做几部青春片,当然,故事看着比较通顺的,用梦溪的名号出品,有点糟心的,用明溪的名义发行… 他被胖子刺激到了——反正总会有烂片,我不做也有其他人做。 《致青春》,7.19亿; 《匆匆那年》,5.88亿; 《左耳》,4.85亿; 《同桌的你》,4.55亿… 太香了! 柳施施把这些转告给了杨小蜜,后者这才稍微有点消气。 但还是有点不忿… “为什么是她?《画皮》的票房赶上两个《功夫之王》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诶,你的《蜗居》拍的怎么样了?” “还行…就是这个戏的尺度好大!” “尺度大…快说说!” 你说这个我就不困了! “就是‘人情债,我肉偿啊’、‘鞭长莫及’还有跟男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宋思明故意挑逗她…” “鞭长莫及为什么是大尺度…哦,我明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