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月氏王-《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另一方面沈兵也顾不上围剿匈奴,他此时正带兵进入沙州。

    这不是说沈兵不知那支匈奴孤军,而是此时沙州未稳且秦军补给不足,此时若贸然出击很可能会两头不讨好,一不小心就把胜仗打成败仗了。

    沈兵是穿着盔甲骑着马在亲卫的簇拥下进城的。

    所谓的城其实就是木栅栏围起来的帐篷区,其间零散的分布着些木屋和蓬子,南面则被烧得一片狼籍……南面是昨晚王贲等进攻的方向,沈兵领军是从东面进城的。

    在进攻前沈兵还让兵士在宕泉河梳洗一番,并命士兵整好装备,伤残兵士暂留城外几里外的帐篷区养伤。

    这么做用不好的听话来说,就是“形像工程”。

    尤其不让伤兵进城还有点“过河拆桥”、“不尊重伤兵”的味道。

    但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形像工程”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新下沙州同时又有十万匈奴在侧的时候。

    要知道秦军的弱点……确切的说是秦军在西域的弱点就是兵力薄弱。

    但沈兵却用事实证明就算兵力薄弱但实力却不弱。

    就像他们以总数不过四万的军队在面对十万匈奴七万月氏大军时,还能轻松自如的击败月氏并拿下沙州一样。

    这对匈奴来说是打脸。

    月氏前脚刚跟匈奴结盟后脚就被秦军灭了,而且还是在匈奴眼皮底下被灭的。

    甚至匈奴还被推到了“背弃盟友”的位置上……匈奴全程都没有实际参与这场战斗,如果说有参与的话,就是在旁边呐喊助威给秦军造成心理压力。

    沈兵就是要给月氏百姓看,同时也要让西域百姓明白,与匈奴结盟对抗秦军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进驻沙州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若秦军是伤痕累累、军容不整的进入沙州,月氏百姓便会想:

    “秦军也不过如此,打败了月氏之后也就剩半条命了。”

    “若此时匈奴再乘机来攻……秦军又岂有命在?”

    于是不只是月氏,西域各国也会纷纷倒向匈奴。

    但若秦军盔明甲亮、精神抖擞,那么对月氏乃至西域各国都是个威摄:

    “秦军以四万兵力灭月氏,还能保持如此军容,足以说明其还有余力。”

    “若秦军还有余力且又得沙州这片绿地和四十万百姓,岂不是如虎添翼?”

    于是,秦军与匈奴之间的力量对比是孰优孰劣,各国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这也是沈兵让所有骑军都穿上盔甲骑着马,河内兵则手持弩箭杀气腾腾的列队开进沙州的原因。

    骑在马上的沈兵俯视下方,看到周围百姓眼中敬畏的目光,就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