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降反升-《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但想了想,扶苏又说道:
“可此次秦楚之争却与舂米有所不同。”
“舂米只是我等与百姓之间的较力争胜,而税率则是秦、楚较力争楚民。”
“若我方税率高于楚国,楚民又岂会背井离乡冒死来降?”
沈兵点头暗赞了一声,这扶苏不愧是公子,这么快就进入状态并提出问题了。
两者的确有些不同,甚至扶苏提出的这个问题连杨端和都回答不了。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以为不可降税,原因有二。”
“其一,便如上将军所言,降税会使楚民等待而非来降。”
“因所有人都知道,若我军降税,楚军也会接着降税,那么楚民只需安心在楚地等着降税便可。”
扶苏与杨端和连连点头,这点他们已经理解。
“其二,我大秦乃以法家治国,正如日中天,此时若无节制的降税……非但不能占得便宜还会自乱阵脚。”
扶苏又再次“哦”了一声,然后点头说道:
“有理。”
“淮北若是降税,吸引的便不只是楚地的楚民,还有秦国各地的百姓。”
“到时只怕会引起大乱,各国百姓纷纷来投,便是多少地也不够用了。”
这正是沈兵想说的。
淮北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完善,且土地还肥沃,若税率再明显比其它地区低……秦国其它地区百姓又岂会不来?
就算秦国有严密的户籍制度再通过法律来制止百姓流动,但秦国百姓心里又怎能平衡?
凭什么那些来投降的楚民可以拥有更多更好的土地、更低的税率,而我们这些为秦国做出奉献的人却要更高的税率?
那是不是说为秦国奉献是无用的?
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种骚操作:
秦律不让秦民前往淮北?成,那我先偷入楚境成为楚民,再由以楚民身份来淮北投降……
另一方面,之前来降的楚民也会心理失衡:咱们更早来降的分的土地更少、税率更高,而更迟来降的却能分得更多土地、税率更低……那是不是得再逃回去再来降一次?
于是秦地百姓不仅不会增多反而会回流入楚地。
楚国的情况不同,楚国那是将亡之国而且各地分封,这样乱搞税率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破罐破摔。
但秦国若也这样弄那就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想明白这些后,扶苏不由皱眉问道:
“那么,以副将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
沈兵想也不想就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