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久战速战?-《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起作用的主要是魏国,魏国强盛时为了发展南北水陆交通,开凿汴河河道注入沙水,沙水到陈城,然后再往南开凿在今沈丘北注入颖水,再由颖水入淮河。

    这也就是史上所说的鸿沟。

    只不过由于多年征战,之后鸿沟许多水道都被堵塞。

    直至隋炀帝杨广重新将这些水道拓宽挖深并裁弯取直,于是就是有名的“通济渠”。

    不过杨端和带领的秦军当然无法一路沿这条水路直攻寿春……如果这么做的话,就得沿着河道绕一个大弯进入淮河,再沿淮河南下。

    这一路下来的城邑只怕便是二十万人全堵进去都无法驻守。

    杨端和的十万大军沿河而下后只能选择最近点登陆再赶往汝阴,这也是补给最快、最安全的一条路线。

    杨端和看着蒙武送来的战报后,就皱眉对沈兵说道:

    “这蒙武似乎有些冒进。”

    “不过数日便至城父,这已远超我等预估。”

    沈兵提醒道:

    “楚兵一路弃城似有所准备。”

    “如今城父有兵,便意味着楚军或将以汝水为屏障防守。”

    杨端和点头道:

    “此言有理。”

    “城父南面便是汝阴,如此说来,这汝阴亦是楚军必守之地。”

    想了想,杨端和就对信使下令道:

    “命蒙武将军不得冒进,楚军似有意在城父防御,我等也应做久战打算。”

    信使应了声就去传令。

    这作长远打算的久战与短期就想拿下的速战那是有很大区别。

    久战就会保存实力寻找敌方漏洞,而速战却是不惜消耗兵力发起猛攻。

    但蒙武却不太愿意听。

    蒙武接到命令时就对部将说道:

    “都说王翦已老不足出战,不想杨端和也是如此。”

    “举凡大军战场,惑人耳目之迹象多多。否则,兵家何有‘示形’之说?”

    “评判诸般消息之唯一依据,在国力,在大势,而不在就事论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