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家书-《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那便是说,往后不用休田了?”

    沈兵点了点头。

    这些对沈兵而言的确算不上什么大事。

    这一方面是因为沈兵不过是把代田法提前几十年。

    另一方面则是沈兵还没完全将思维和观念从现代转化过来。

    他生活的世界农业可没这么重要,那时讲的都是工业、科技、高新技术……

    其它人听沈兵这么说还有这无所谓的表现就愣了。

    特么的这妥妥的就是装逼。

    水车、翻车也就算了,它们只是治一方旱情。

    这发明了代田法将耕地面积瞬间提高一倍……那可是有可能影响全国乃至全天下农业。

    这居然不值一提?

    浍激动得浑身发抖,他小心翼翼的问着沈兵:

    “工师,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吗?”

    沈兵反问:

    “意味着什么?”

    浍朝苍手中的论农望了一眼,道:

    “这论农将由农家弟子带至各地并传授一方百姓。”

    “往后,各地农民只要以水车、翻车引水,以代田法屯田自然就会想到工师。”

    “工师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有再造之恩哪!”

    ……

    哟荷,有那么点意思诶!

    也就是说在民间的名气响了,而且相当正面。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终归还是虚名,在这时代权势才是王道。

    于是沈兵复又兴趣寥寥,挥挥手下令道:

    “制你等的水车。”

    “否则不够引水治旱,还谈什么论农!”

    众工匠齐声应了声便回到自己岗位,那精气神似乎都不一样了。

    初时沈兵还道是因为自己能出名他们也与有荣焉于是士气提升。

    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沈兵在农业上的这些发明尤其是代田法,其影响远远比他想像的要大得多。

    这代田法虽没有将耕地增加两倍但也相去不远。

    而古时百姓十个有九个都是农民,剩下的一个才是士工商。

    也就是大多百姓都因此受益。

    同时军中兵士也大多是农民,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家从事生产。

    也就是说,浍说的“衣食父母”、“再造之恩”放在军中兵士身上同样适用。

    甚至可以说沈兵解了他们后顾之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