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围攻-《1255再铸鼎》
第(2/3)页
这楼船设计得合不合理先不讨论,光能把这么大的船建造出来,就是工程上的极大奇迹了。看得东北方的东海人直流口水,真想把造出这船的工匠抓,不,是请回去啊!
果然,宋朝就算积弱,但作为一个大国的底蕴,也不是只有几年积蓄的暴发户能比的。李涛本来还在担心,如果这次他们表现得过于神勇,会不会引发宋朝的忌惮,现在看来……担心个屁啊,还是多卖点力,省得事后被李庭芝和贾似道嫌弃不劳而获吧。
西方的一艘大船上,突然接连发出两声巨响,然后一阵低沉的长号响了起来。
“是开始行动了吗?”李涛往那边看了看。
既然有炮声,那自然是李庭芝乘坐的旗舰,当初他就是在东海船上看到的火炮,现在有了炮之后架到自家战船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李涛看了看立夏号甲板上的十多门火炮,其中主力是六门铸铁版的龙吟炮,其余部位用小一号的幼龙炮填充,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边如此大的宋军战船,即使不特意增强防御,单是为了支撑巨大的体型,也必然会有极强的船体结构。如果将来有一天要与这样的战船对抗,就现在这几艘小船和小炮够用吗?
正当他思考的时候,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打断了李涛的思绪。
“李少校,这便是进军的号令,你们可以行动了。”
他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李庭芝派过来的联络官边居谊,今天穿着一身银甲,很是英武的样子。
边居谊因为跟随李庭芝多年,之前夺取涟水南城又立大功,所以升任了新组建的“武锐军”的将副统制。这次又被派来东海军船上监军。
李涛现在跟宋朝接触久了,对他们的军制也有一定的了解,第一次听到这个“将副统制”的官衔之后还有些奇怪,这是什么搭配?
宋朝的军队编制比较混乱,不但南北宋前后差别较大,就算是同一时期,不同军队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大致上,前期宋朝的一支有编制的军队从大到小分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一都约一百人;后期演变为军、将、部、队四级。这个后期编制比较有影响力,为后世留下了“部队”这个名字,不过南宋的军阀化比北宋严重得多,每个军头对下属编制都有很大的变动,所以不能同一而论。
这种编制的混乱,自然是每个有见识的将领都不喜欢的,李庭芝也不例外。之前牵扯过多,他也没有什么改革的动力,但是此次以火炮和新式军械的引入为契机建立的这支新军“武锐军”,他决定仿效建炎年间名相李纲提出的一个军制,以五人一伍,五伍一甲,四甲一队,五队一部,五部为将,其中三部步兵、一部马兵、一部炮兵,满编共二千五百人,预备编练三将,暂时只编了一将。
边居谊就担任了这个将的主官,而且是以副统制的超配就任。宋朝传统,队有正副队将,部有正副部将,将有正将、副将、准备将,军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再之上还有统领数军的都统制。但是,只有部、队一级军官是常设,准备将之上的军官都是经常流动的,久而久之,这些职衔的意味就和实际职务相分离,成了一种类似后世军衔的东西。
第(2/3)页